古装历史 军人电视剧

军师联盟(4): 司马懿职场风云之二: 灵活应变,不锋芒毕露!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816人  曼妙茶双子心董彣悦

网上很多人评论《军师联盟》贡献了一个史上最好版本的曹操: 于和伟用表情的渐变、眼神的明灭、语调的抑扬,刻画出了曹操的复杂多面,集沧桑、狂傲、狠戾、坦荡、智勇于一身,而每一面都能让人信服。这种复杂的程度,正是人物的魅力所在。

时事造英雄,曹操复杂的多面性是与错综多变的时事政局相呼应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局动荡,诸侯割据狼烟四起,而精兵法善诗歌文韬武略且有很强的政治抱负的曹操本人,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才使的北方一统,在他二十多年残酷厮杀艰险卓绝的征伐之中,拼智力、拼勇气、耍心机、玩权谋,识人用人定夺决断灵活多变,才能适者生存赢得胜利。

司马懿年轻时也饱读诗书,研习兵法,智慧谋略都比肩杨修的才华横溢,心中也有理想抱负,眼界格局更为开阔与宽广,这一点与他的领导曹操很相似,所以他才会被上司赏识。

同时,司马懿也生活在三国鼎立天下未定的大时代背景下,百姓离乱,各种变局层出不穷。他们司马家族在当时又没有如曹操家族执政领导的实权,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存压迫下,为了在乱世平安生存保持实力,他不但要时时刻刻灵活应变,还得韬光养晦能忍善藏,不锋芒毕露不显山漏水才最稳妥安全。

曹操在许都皇宫清理反对自己的汉臣时,要求负责京兆布防的司马防给自己一个说法,司马防因为紧张与惶惑,难以捋直了舌头言语,冷静的司马懿当即跪下替父亲辩解 :我父放松审查是为了鼓励天下才子来许都踊跃赴会“月旦评”,虽然混入了几个刺客贼子,但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司空求贤若渴,实是维护了司空,也维护了汉室的千秋大业。

曹操听其分析的有理有据很高兴,夸赞司马懿真会说话。

与领导相处是一种学问。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就易于接受你,喜欢你,你的职场道路就会很顺通。否则,不分场合、不知深浅、不懂分寸,就会适得其反。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一定得到领导的喜欢。

汲布脱逃,曹操大怒逼迫曹丕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拿下汲布,否则军法从事。司马懿开始给曹丕细细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让他明白了曹操其实是借此事要曹丕给曹植让路。

军师联盟(4): 司马懿职场风云之二: 灵活应变,不锋芒毕露!

司马懿分析道,曹植虽然深得曹操喜爱,以至于曹操费尽心机想要立其为世子,但是在大臣当中,却是曹丕更得人望。

曹丕因为长子的身份,与礼法甚为相配,所以这也是他现今唯一能抓住的,与曹植相抗衡的法宝。现今,曹操顶着巨大压力想要给曹丕挑刺,那么如若曹丕真的抓住了汲布,那么无异于向曹操和曹植公然宣战,这样一来,日后他要是再犯错,必定就会万劫不复。司马懿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使得曹丕幡然醒悟。

诚恳地与领导接触。与领导见面时,不要高谈阔论,大谈自己如何出色,极力地推销自己,这样只能使你的领导觉得你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相反,你应当诚恳地谈谈自己的见解情况,包括一些优点和缺点,显示出你工作的诚意,给领导一种实实在在、谨慎有礼的感觉。

曹营,司马懿复命。对于孙权“受诏不如归顺魏王”的言辞,曹操询问司马懿的应答。司马懿随即行大拜三礼,恭恭敬敬道:天命于吾王之成就,乃奠基新朝之周文王!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客套词: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

要是你有远大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眼前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分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分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只会打眼前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上司也会认为你是功利心重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曹丕因父亲许给自己和弟弟子建的婚事并不般配,落寞沮丧不已,新婚之夜到马场寻找司马懿诉苦不迭,并咨询司马懿父亲如此安排的用意何在。

一开始司马懿并没回答,只是以“自己只是个养马的,不敢揣度丞相家事”为由敷衍搪塞,还是比较谨言慎行。而后曹丕与之推心置腹坦诚相告自己的所思所想,司马懿才开始细细为他分析起个中利害得失,针砭时弊,一语中的,使得曹丕愈发地器重他,以至于再次请求他入帷为幕僚。

开朗有节,精明有度。与领导相处时,不要过于轻率地回答他的提问,更不能表现出狂妄的样子,而要深思熟虑后谨慎回答,尤其是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更要慎重考虑,实在不能答,则要如实相告。即使你对某一问题特别熟悉,也不要摆出“专家”的架子,大发议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停顿几秒钟,略做思考状,然后用平缓的语调有条不紊地阐述你的见解,回答完后要注意领导的反应,并适时征询一下领导的意见,这样一来,领导自然会对你有好感。


上一篇:军师联盟(3):司马懿职场风云之一:亲疏有道保持最佳距离是立足职场的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