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善美”都是可疑的,还有什么能被相信?
毛姆人们并非依照真理而活,而是活在自我假想出来的世界里。
有时在我看来,人们的理想主义只不过是将真理的声望强加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上,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负之心罢了。
——毛姆
三句简要:
1. 除非专业需要,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2. 好作品有至少一点是动人的,其他部分可能很平庸甚至遭人诟病,作家本人同样如此;
3. 阅读并不能解决问题,思考或许可以。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01.
毛姆的读书哲学
这是一本毛姆轻巧幽默的随笔。他和我们聊了聊,在他眼里,一些文学巨匠在作品和生活中截然不同的表现。
对于读书,毛姆提出了他的看法:“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抱着某种目的去读的书,可能是需要拿到学位,习得技能,或者为了谋生。这些是不得已才去阅读的,排除在他说的阅读之外。
有一些别人说好,但你提不起兴趣的书,也大可不读。“所谓世界名著,就是那些人人都说好,但大家都没读过的书。”这虽然是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的一句玩笑,却也道出了我们对于名著的潜在态度。
阅读本身是具有私密性的,一本书能给一个人带来愉悦,但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提起兴趣。与其读的艰难无味,不如趁早放弃,毕竟没人能为了阅读,才养成阅读的习惯。
02.
作家的两难:作品与自身的对立
毛姆在第二部分介绍了14个作家的有趣经历和私下的生活,以故事性的方式,让我们认识作家,以了解这些作品的伟大之处。
我做几个简单的介绍。
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
关于简·奥斯汀,人们以为能写出名著《傲慢与偏见》的女作家,一定是身材苗条、亭亭玉立、面容娇好、五官精致,明亮的淡褐色眼睛,加上一头天然的棕色卷发,步伐轻快而稳重,让人感到一种蓬勃的朝气。
实际上在简的一幅画像中,“她略微发胖,眼睛又大又圆,胸部高耸,却说不上美貌。”
简与人们对她“具有高尚情操,性格文静内敛”的想象不太一样。她诙谐有趣,甚至有一种辛辣的幽默感。
这在她的书信中可略见一二:
“谢勃恩的霍尔夫人昨天生下一个死婴。也许是受了惊吓,生产比她预料的早了几个星期。我估计,这大概是因为她在无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
“理查德·哈维夫人马上要结婚,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秘密,只有半数的邻居知道,你可不要说出去!”
“霍尔博士穿戴一身重孝,一定是他的母亲、妻子或是他本人故世了。”
简也喜欢跳舞,她对舞会也有一些有趣的评价:
“只有十二圈舞,我跳了九圈,因为没有了舞伴,剩下的几圈没跳成。”
“有人告诉我,有个柴郡的军官,是一个很漂亮的年轻人,想经人介绍来认识我;不过他的愿望没有强烈到迫使他采取行动,我们便没机会相识了。”
司汤达和《红与黑》
1783年,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父亲是经纪人,颇有地位和财产,母亲是当地名医的女儿。6岁时,法国大革命爆发,7岁母亲去世,16岁第一次去巴黎,做了一位表兄的秘书。后来去参军,实际上没有上过战场,但却喜欢在各种场合吹嘘自己的英勇善战。
司汤达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成为戏剧诗人,他大量研读剧本,每天看戏并记录。但他缺乏构思剧情的才能,在日记中反复谈论如何把看到的戏剧改成自己的;
第二个目标是成为伟大的情人。他身材矮胖,其貌不扬,上身肥圆,双腿粗短,大脑袋,一头黑发,嘴唇不厚,鼻子却肥大而突出,唯一称得上优点的是一双炯炯有神的褐色眼睛。对了,他的皮肤也像女人一样细嫩。他说话结巴,不善交际。脑中经常有一些不错的点子,却没有勇气说出口。人们一直怀疑他是性冷淡,直到他写给情妇的色情信被发现。他专门请教同僚,关于如何如何赢得女人的芳心这一问题。
他勾引长期照顾自己的表兄的妻子,失败后又向一个公务员的妻子发起进攻。之后他写到:“我得到了她……不过她还和我谈到了经济安排。就在昨天上午,这绝不可能是错觉,我的情欲全让政治给磨灭了,我的精液一定是抽到脑子里去了。”
后来,经过侍女透漏,他从房间壁橱的钥匙孔亲眼看到了对方对他的背叛。
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前半生,算是作家里比较幸福的了,生于乡村贵族,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他精力旺盛,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谈吐颇有魅力。34岁时娶了18岁的索尼娅,是上流社会颇有声望的内科医生的女儿。
年轻的索尼娅极富魅力,精神饱满,活力四射,还有悦人的嗓音、姣好的身材、漂亮的眼睛、性感的鼻子,以及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托尔斯泰对神学保持怀疑,目睹了一些农奴的生活之后,痛苦的挣扎了几年,确立了自己的观念。这些观念与妻子的生活相冲突,导致他们在晚年产生了很多分歧。
除此之外,他的思想还被朋友们视为偏激之论。更惨的是,在他68岁的时候,妻子爱上了一个年轻的作曲家。
后来的十几年里,他们的不合人尽皆知。他想暂时逃离妻子,最后离家出走,因感冒未愈加上夜行劳累,客死在一个叫阿斯塔波夫的小车站。
其他作家
毛姆对莫泊桑特有偏爱,因为少年时钟爱阅读他的作品。同时,好像不怎么喜欢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评价:“赞赏他,说明你鉴赏力不错;不喜欢他,则相当于承认自己是庸人加外行。”
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简直就是自己小说里最卑劣的几个人物的结合体。急躁、自负,鄙视与他意见不一的人。阿谀谄媚,沉迷赌博,勾引有夫之妇和年轻女人,甚至自称强奸过小女孩。抛弃妻子和情人约会,最终妻子病入膏肓而死。但却不可否认他写出了最伟大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03.
阅读之于自身
这部分是毛姆对“书”的理解。他从哲学读到伦理学,从宗教读到历史,发现“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我们越读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越需要给自己寻找意义和确定边界。毛姆也是如此。
“人的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不愿相信,给自己强加了一些观念,以支撑生活的动力,所以才产生了“真善美”的说法,仔细想想,这些真理难道不也是从古至今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吗?
因此能常看到,有人做着与真善美截然相反的事,却照样过的开心潇洒;而践行着真善美的人,不见得滋润惬意。比如毛姆在前文写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预支稿费,纵欢作乐,借钱赌博,抛弃妻子,依然不影响他写出伟大的作品。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做不到无视道德伦理的狂徒或者天才,也做不好永远光明谦逊的正人君子,就只有阅读,能算做我们生活之外的避难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