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故事

“我没有像父亲期待地那样长大”

2019-06-17  本文已影响15人  九点药片

前两天再一次看了一遍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履不停》虽然看过几遍了,但自己始终会沉静在那个娓娓道来的温情又残忍的故事里。想到电影里那对父子,近乎紧张的父子关系,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电影里的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亮太能够承袭他的事业成为一名医生,但儿子亮太却成为了一名绘画修复师,更让父亲失望的是儿子娶了一个寡妇还有一个“拖油瓶”。

父亲丝毫没有顾忌儿子的感受在吃饭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说:寡妇带着儿子不好再嫁。谈及工作的时候,亮太再也没办法忍受父亲的冷言冷语直接说:“我挣得钱足够维持一个寡妇的生活”父子的关系一度陷入僵持。

亮太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和期待的那样长大,也许很多孩子也是并未如父亲们期待的那样长大,中国父子关系的淡薄永远占据大多数。

我很羡慕那些亲密的父子关系,因为我永远没办法和家人保持“亲密”关系。即便父亲对我来说很重要,非常得重要,给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可是我依然会和父亲吵起来。两个人都是暴脾气,一点点火花足以引燃全场。前年的时候我始终记得父亲扬言要打我,因为在某件事上我站在奶奶这边,毫无疑问我会站在自己奶奶这边,因为从小是她照顾我长大。

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没办法心平气和的和父亲坐下来聊天,当遇到问题发生意见不一时,当我稍微把音量提高一点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父亲会觉得我在吼他,而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其实我内心还留下了一些阴影,我很害怕别人很大声的跟我说话,当别人用尖锐或者锋利的言语跟我说话时,心脏好像快要停止跳动,大脑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

我知道和父亲的紧张关系是从小到大彼此不在身边的缘故,父子之间的相处其实也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培养,了解彼此说话的方式,看到问题的观点等等,但和父亲并没有这样的过程,在前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彼此错过了很多各自成长的瞬间,时光没办法倒流。我曾经很用力的去试图理解父亲,可是很不幸,因为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让我变成了一个自私的人。

我总是去理解别人,谁能理解我呢?我总是会这样想,这样问自己。

没有答案。

其实,我甚至不知道父亲希望我成为怎样的人。但这也是父亲给我的自由,这是除了给我生命以为最让我惊喜的一件事。三年前,父亲想让我学习CAD等一些制图软件,还给我买了三本很厚重的书。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父亲对我有所期待,他希望我学习那些软件,然后可以找好一点的工作。

我大概坚持了一个月,每天在网上看教程学习。然后发现自己对这一方面始终提不起兴趣,可能我天性愚钝,怎么也学不会,后来我放弃了,然后迅速地自己去找了新的工作。我忘了当时怎么跟父亲说的,但我记得父亲说:这东西是很难学,学不会就算了。其实那一刻,我内心的失落是来源与自己,质问自己为何那么愚笨、懒惰、那么容易放弃。只是我心里明白,那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我再也不会像小孩子一样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而努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但我知道实际上父亲对我依然有所期待,过年的时候,父亲的嘴里偶尔回念叨一句什么时候自己的儿子可以带个女孩回家就好,也很在乎我有没有去工作,不是因为钱,而是不希望看到我失去社交而已。而我可能始终不会结婚,不希望成为对方的累赘,也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会拥有怎样的人生。于是,我会很固执的努力做自己,即使和家人父亲的期待有冲突,但我依然会成为自己,就像一个处于青春期真正的叛逆的小孩。

人生里的漫漫长路,总是有走过很长一段才明白很多事,因为只有到达那个地方才会回头看。你会发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关系里,父亲始终在扮演一个最“伟大”的角色。父亲承当了很多宏观的东西,在你永远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创造着维持一个家的最大能量。或许二十几岁才会明白从小就学习的成语“父爱如山”,山是沉默不语、山是固执、山是阻碍亦是最大的庇佑。

有一天,当我们谈论家庭关系的之前,我希望自己可以坐下来和家人好好的说说话,在家人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尽管我不敢保证家人会接纳自己的一切,但我依然期待那么一天。

我们都没有停下脚步,但也希望我们不要再错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