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散文成长励志

《黄石公三略·上略》大义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53人  如是秋山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这里阐明用人的重要性。取一个“同”意。同好同恶同志同心。开篇言用人,这是什么路子?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以柔弱制刚强。这是道家的思想。柔弱体现的是德性和智慧,刚体现的是武力。德性和我智慧可以增益武力,能让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这里提到帝王师,点出了本书的主角。这个主角有什么本事呢?一是见微知著;二是知天文地理;三是因敌变化,制定战略;四是随机应变,抓住时机。有辅助帝王平天下知能。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这里讲的是守微应机。这是强大的情报搜索力和分析力及洞察力。总能洞察事物关键点。智慧不是跳大神,而是知道的多。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这是有脑子,有智慧。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又转到为国之道。在于选贤才和如何治理民众。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体察人心。以人心施百务。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怨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之,获阨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这就是处理事情之对策。这破敌之策,千千万万,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能从敌方的薄弱环节入手。深刻了解敌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或刚或柔,或强或弱,运于一心。

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在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处。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下下,就是能让广大民众生活得好。抓住了一国政治的根本。怎么管理国家呢?那就是贤能政治。任用贤人,也就是这里所言的英雄。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通人心人性。好利与崇义。一个物质性,一个精神性。既有实惠,又能升华人性。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箪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将帅随时随地在聚拢人心,有一个和士卒同在,有福一起享,有难一起背。

《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合也。故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主将的言行举止关乎军心。主将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一个好的主将,是要把军政完全执行下去的。令行禁止,赏罚必信。必须毫不打折地执行下去。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恕己治人,恕者,如心也。以士卒之心度士卒之心。尊重他们,施以恩惠。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赏罚分明,明赏暗罚,隐恶扬善。正向引导军心。

《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

稳定军心,将不忧,士卒不骄。总体是凝炼的,锐不可挡的一个整体。

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应和“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把兵者,具体到选主将的问题。就像能找到孙武这样的一个顶级将领最为重要。

《军谶》曰:“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为将之道。能团结,智者,英雄,士卒。内修德修能毫无私心。从善如流。

《军谶》曰:“将谋欲密,士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妄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

制定谋略做到严格保密,军队内部团结一致,对外速战速决。

《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虑,就是周全。勇,就是勇敢。这是智勇双全。是主将之能。像是江水决堤一样行动,这是主将用兵之势。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孙子兵法里多讲的是军队的粮草损耗,没有强调用财物奖赏士卒,激发士气。这里有所补充。注重了单个士卒的真实心理。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立恩,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这一段所讲,是孙子兵法所忽略的地方。这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为什么孙子兵法不讲这些?难道说孙武不知道内政的重要性吗?孙武只说令民与上同意。到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落地。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缘起说起。孙子兵法是孙子给吴王看的,所以作为一个他国的士人,来到吴国。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干涉这个国家的内政。孙武关注专业内的,专业外的没有过多落笔。而《三略》的编写者没有这个顾虑,他就分析了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根源。从税赋、刑法、用人、政府组织做了详细的分析,明确指出让国力变弱的源头,很犀利。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其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阐明一个国家任用奸人对国家和军队的不利影响。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君主能明察诡异之言,才能看出祸乱的萌芽。君主聘用儒士贤才,奸雄便会远遁。君主重用故旧蓍老之臣,政事才能井井有条。君主征召山林隐士,才能得到有真才实学的贤士。君主谋事能倾听黎民百姓的意见,才能建立可以书诸竹帛的功业。君主不失去民心,他的德泽便可以洋溢天下。

因人成事,因人费事。国家是否强盛,在于民众是否富裕。根子在这里。这里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国富在于富民,富民在于有一个清明的国家治理,这种清明的国家治理在于任用贤人。总归,回归到用人上。这里有一个道家立场在,突出山林隐士是治国领军的可用之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