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望

文/慵懒女王
1、
这两天身体有些不舒服,就请了假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于是,我就住院了。
我住的病房有三张床位,我是这个病房的第三位,所以床位刚好是靠窗的位置。另外两张病床上住着的分别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和一位中年阿姨。
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位老奶奶,几天的时间里我几乎都没怎么看到她的子女来照顾过她,陪在他身旁的是她的老伴,同样年迈的老爷爷。花白的头发,脸上皱起的皮肤,那是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早上,老爷爷会到医院门口的早餐店给老奶奶买早餐。老奶奶想吃包子就买包子,想喝粥就买一杯粥,然后吹冷了再递给给老奶奶。
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每当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内心总是很容易忍不住酸酸的。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清明节回家扫墓时候的事。
2、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整个家族的人商量好回去给老祖宗扫墓。因为是老祖宗,祖辈的祖辈,我们年轻一辈的都不怎么了解这些,也从来没去过,除了我们知道的。只是听长辈们说起过,墓地也比较远,他们也是年轻的时候跟着老一辈去过。现在他们又带着我们年轻一辈的去祭祖,告诉我们,是希望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这该是一种传承,一代人传给一代人。
那天,我们真的是走了很远的路。因为道路的缘故,开的车根本无路可走,只能停在山下一个村子里。接下来我们只能一人帮忙拿一点东西步行。若不是这次我来了,我真的还不知道在那么远的地方有着我的老祖宗的墓地,也不会知道在当今如此发达的我国居然还有如此落后封闭的地方。
我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祭了一祖又一祖,从这座山扫好墓,又原路下山爬到对面的那座山。沿着路线一直走,而且没有马路,就是那种窄窄的山路,很不好走的那种。给我的感觉就是越往大山深处里走,因为要走好远才会看到有一个村落。并且村子里都没怎么有人,好不容易途径一个村庄,我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都是一些老人。有的房屋已经没人住了,空荡荡的,可能已经搬到城里去了吧。整个村子给我的感觉我当时就只想到一个词,人烟稀少。没有年轻人,没有小孩在玩耍,整个村子没有一点活力,只看到几个老人在挖地、放牛。
3、
这样的情景已经让我心里面很酸了,我以为这是最坏的,直到我们又翻过了两个山头,途径另一个村落。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你真的不会想到在科技和网络都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离城市一百多公里的大山深处还有着这样的地方。
这个村子再次颠覆了我的想像,那些只在电视上和书里看到过的情节居然真的存在。这个比前一个还要空荡荡的村子竟然只住着两位老人。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除了那两位老人的家,其他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已经没人住了,蜘蛛网,破损的木凳躺在那院子中间,以及很久没人打扫的小路上铺满了落叶。我们去到两位老人的家里问路,只见老人家里的房屋能从外面的缝隙看到屋内。包括地上也是那种坑坑洼洼的原始的黄土地。对面是山,周围也都是山,仿佛像隔离了世界一样。从这里到我们刚才经过的前面那一个村子都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山路又不好走,交通又不方便,不知道他们去赶一次集要走多久,可能他们要好久才去赶一次吧。
和两位老人交谈了几句,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几个子女都已在外面买了房安了家,近一点的就在城里,远的都在外面大城市去了,过年的时候偶尔会回来看看他们。村里的人也都搬到城里去了。我在想平时他们除了劳作都做些什么,于是就问有没有电视和手机,老婆婆说有的,只是他们不太喜欢看,因为眼睛不大看得清楚。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子女一起去生活,两位老人摇了摇头,说:不去,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这里就是家,还要去哪?
两位老人很热情的留我们吃午饭,因为还要赶路便婉谢了两位老人的好意。
4、
怎么说呢?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感觉有点难过。两位老人生活在这大山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本该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但子女儿孙都不在身边,唯有彼此能互相说说话。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多姿多彩,网络科技又是怎样发达,在大山外有很多人在跳着广场舞。而我最担心的是万一他们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怎么办,别说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了,这个村子除了他们俩连个别人都没有。要是出个什么事,有人知道吗?来得及吗?
回过神来,又听见医院楼下的汽笛声。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两面的,一面热闹无比,一面静寂无声。
像山里的那两位老人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他们是不是也在期盼儿女归。
只盼儿女能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