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初载于1950年的《亦报》,原名《十八春》,后又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1967年的《皇冠》月刊,最后定名为《半生缘》,从名字便可看出是张爱玲一以贯之的失望式的爱情悲剧。
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时最为惋惜的便是曼桢和世钧这一对恋人,也一度对曼桢的姐姐曼璐深恶痛绝,而后来读过小说后才发现里面的爱情悲剧不止于曼桢和世钧,亦有叔惠与翠芝、曼璐与豫瑾…《半生缘》的时代背景大概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新旧社会价值观相互交错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渴望恋爱自由,却又在世俗、长辈、家庭背景的束缚下望而却步,由此那个年代的小说大多为悲剧,爱情与现实,二者似乎永远是两条平行线。曼桢被家人逼着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姐夫,‘老鼠’般的祝鸿才得到了自己心中的‘白月光’,负了卑微的曼璐,最后却也不珍惜成为妻子的曼桢。世钧和翠芝两个对于对方并没有太多心动感觉的人最后选择在一起,往后余生,只剩庸庸碌碌。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所念,人到中年,唯有回忆与叹息。
其实爱情与现实的悲剧即使放在自由与开明的今天,也仍然存在,有被现实挫伤的爱情,终成眷属后日子却寡淡如水,也有因为选择了事业而被疏远的爱情,却又在午夜梦回时念念不忘。爱情似乎总是这样难得圆满,也许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珍惜眼前,满足当下,也许才是通往幸福的钥匙吧。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我们回不去了。”
结尾曼桢向世钧解释了一切,这是最庆幸却也是最伤感的部分,从此再也没有误会,没有对错,也没有可能,跟死了的一样,死的便是他们年轻时的爱情。至少曾经那样温馨过、炙热过,半生回忆在心间,偶尔想起也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