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与做的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秋笏笑月

初一下学期了,我时不时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们来点理想教育。

就像此刻,学生们全神贯注的盯着我。

“昨天我跟珍老师聊天,她说到她的一个亲戚呀,就两眼放光啊!”我先渲染,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度。

他们果然被吸引过来了。

“这位亲戚是她一中的校友,这几天从美国回来了,说起潮汕话,还得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离开汕头十几年了,而且她平时用的都是英语的思维啊!”

“噢……”学生们表示吃惊。这是一种他们非常少接触的现实。

“她的职业是美国大学的教授。那里的生活也好,学习也好,教课也好,全部用的都是英语。她原来在一中读书,然后考上了复旦大学。在复旦大学表现优秀。然后就一直读下去,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然后出国留学。现在直接就是大学里面的教授了。”

学生的眼中闪烁的火花被我发现了。可能他们当时在想,如果那个大学教授是我,那该多好啊!美丽的愿望,总是有的。

“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是什么呢?”我问。

“当然是勤奋的努力啦!”异口同声!

他们坐得直直的,挺直了腰板,眼神亮了。一股精神气油然而生。

然而第二天,这股精神气不见了影踪。而且生字的考试,全班只有20%的人能够过关。

现在的初中学生,就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特点:美好的愿望与实际的学习生活脱节。

他们今天可以在学校立下志向,然而当天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熟悉的电脑、手机、电视,会犹豫一下,然后继续选择熟悉的旧生活,那点课堂上闪烁的追求梦想的火花敌不过惯性的力量。

怎么办才好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