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干部(2)—了解人性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山下

>> 做好干部,先了解人性

【干部就是做人的工作的,既做普遍性的共同性的人的工作,也做个别的特殊的人的工作】

>> 不执着是第一特性。中国人相当复杂,不但想到“我”,还要顾及“你”,更不能忘掉“他”。所以,在中国做中层干部,必须十分了解中国人的特性。

>> “持中致和”是指既要坚持原则又能和谐相处,所以“和”就是广结善缘,用“广结善缘”来“坚持原则”,既会做人又能做事,叫作“致中和”,才是真正的圆满。

【干部的链接性,既对上对下链接,又与左右相交,作为上下左右联通的一个节点,需兼顾原则性就与灵活性,原则性就像一个轴承,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咬合,而灵活性就像轴承内的润滑剂,二者缺一不可】

>> 中和行为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

>> 人不能管,谈什么管理?不用担心,不能管的,要“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如果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他自愿卖力,安人比理人高明,理人比管人有效,可惜大家一心一意想要管人,以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员工不可能好好工作,更谈不上什么绩效。

【所以说,管理就是激励,激励就是满足需求,其他都是小道。】

>> 不必操心——操心根本没有什么用,因为你越急,员工越不急。只要安他,让他身安心乐,他就会自己去操心,变成他急你不急。

>> 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

>> 想做好干部,你应该在下属需要时才来管他,即平时充分准备,需要时亮出锦囊妙计,而不是和下属一起在困境中愁眉苦脸。预测、前瞻不是平日说着玩的,而是紧急时要露一手的。

>> 中和行为的第三特性是“爱讲理”。

>> 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多言,才是有效的沟通。

>> 让他自己讲——中国人爱讲理,又常常认为自己说的才是道理,别人说的都不尽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同样的决策,领导人一言堂定出来的,还是一群人七嘴八舌讨论出来的,或是逐个征求意见,让他们把决策方案说出来,顺着他们的意见去拍板,那是很不一样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部属自己的意见,才好!】

>>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两者,都要把“理”拉进来,足以证明中国人最讲道理。一切管理行为,不执着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才是真正合乎中国人的“管理合理化”!

>> 言无不尽”时,也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 中国人很少说“听他说什么”,反而常常告诫他人:“看他怎么说。”也就是说,中国话不能只用耳朵听,应该配合用眼睛看。

>> “心眼”要大,才听得真实。“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儿”,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随便”——考验你的诚意。 “随便”表示具有“仅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必须用精神来补足”。

>> 送别人礼物,如果东西非常好,你也要轻描淡写地说“随便买的”,这不是谦虚,而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精神重于物质。同时,也希望对方不会有“受之有愧”的负担。如果东西并不好,一句“随便”,表示“我已经尽力,希望你能够谅解”。只要尽力而为,对方多半是会体谅的。

>> “随便”——我有看法,但不便说。“随便”,以合理为原则。

>> “你自己想想,怎么才合理。只要合理,我当然就随你的便!”

>> “随便”绝不是“马马虎虎”。将心比心,我们既不希望人家“马马虑虎”待我,当然也就不可以“马马虎虎”待人。该“随便”才能随便,不该“随便”绝对不能随便。我们一方面不能随便说“随便”,另一方面也不能随便处理别人的“随便”。以“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才合理。

>> 只要保证他的安全,要他表明赞成或反对的立场,其实并不难。

>> 在人际交往中,圆通的人不应该直接问别人是否赞成或反对,以免给人别有用心之嫌,一般只问语气较弱的问题,如“你有什么看法”。

>> 你要记住,“有人才有事”,而且“事在人为”,很难“对事不对人”,所以要把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你听到一句话,如果不清楚是谁说的,就不要急于判断它究竟是对还是错、是真还是假,首先是要弄清楚对方是谁,这是开展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 在公司里,如果你的职位比我高,那你说什么都比较正确;如果你和我平级,那就以“来而无往非礼也”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的职位比我低,我不会以大欺小,但也绝不容许你以“下”犯“上”。

>> 如果上司冤枉你后,你保持沉默,表面上看你是忍辱负重,其实不然。上司看到你居然一言不发,就会觉得奇怪:“这个人怎么回事?难道我冤枉了他?”于是,他自然想着解开谜团,结果发现自己确实冤枉了你,并由于自己内心愧疚而善待你。

>> 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才不会上当 ,“小心不要上当”,并不是“不要相信别人”,而是不给坏人可乘之机。

>> 要求他人合理之前,先求自己合理

>> 要改变对方,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改变自己。

>> 一个人在不清楚对方的意图时,是不会承认自己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的。因此,贸然问起别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明明认识却装成不认识,这种不合理的行为完全是因为甲不合理在先。

>> 先说明自己的目的,再去问对方,以便给对方斟酌的空间,这才是合理的行为。不要责怪别人不诚实,不要认为一切不合理都是“我”以外的人造成的。殊不知种种缺失,实际上都与“我”密切相关。

【确实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背景信息不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请示报告或问东问西,经常让人很恼火。信息不明,就很容易决策失误】

>> 人们历来崇尚君子,但事实上君子斗不过小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小人非常重视人际交往技巧,善于打动别人的心,进而抓住别人的心。而君子往往觉得自己做事凭良心,不必讲究什么技巧,因而常常得罪人。

>>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的名气越大,麻烦就越多。越有能力,承担的责任越重,能者必须多劳,没有人会感激你,而且容易招人嫉妒。因此,不如隐藏实力,凡事量力而为。

>> 深藏不露并不是不露,而是站在不露的立场,求得合理的露,以免露得过分或不及,对自己有害。有能力必须合理地表现,凡事量力而为,才能恰到好处。

>> 什么都要争,最后就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在争什么,为何要争。而且会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使大家提高警觉,甚至联合起来,一点机会都不给你。因此太喜欢争的人,经常什么都争不到。

>> 只有该争的争,不该争的舍弃,把“争”和“舍”结合在一起,争到好像没有争一样,才圆满。

>>“ 让”并非消极的“让”,而是在冷静思考之后,让最合理的人来做最合理的事。

>> 如果让来让去,最后觉得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时候就应当仁不让。此时,关键在于把握“当仁”的尺度,要从事情的性质、轻重、缓急、大小来判断。

>> 凡是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的人,大多都很小气。因为一个人如果心里没有某种弱点,就不会强调它。例如一个人缺乏信用,就会强调自己重信用,通过不断地强调,让别人上当。

>> 一个人爱占“小”便宜,表示这个人不贪,因为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

>> 在合理的范围内,大部分人比较喜欢占小便宜,但是也明白“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因此想要别人帮忙,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如果施以“大恩大惠”的话,会让别人心生警惕。

>> 面子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连羞耻之心都没有,那就无药可救了。

>> 为他人保留颜面,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方会因此心存感激,会想方设法报答你。有时候,给别人留面子,比给他金银珠宝更有用。

>> 见到有人适当地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你大可一笑置之,不必拆穿他,否则他丢了面子,会恨你一辈子。

>> 骗自己,不但没有人会同情你,反而惹人笑话,当然要极力避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