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大概用了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文字通俗易懂,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读书。白色页讲故事,彩页部分总结了如何创造读书时间和如何做读书笔记,最后还收录了成功人士喜欢的书单(想成功嘛,多读书吧)。
1.作者寄语感触
读作者寄语的那部分,感触颇多,甚至比读正文还要有“感觉”。二至成作者讲了读书的正确方法,是要用“心”去读,用“身体”去实践。还有读书的三种类型(享手趣味、获取新知和改变人生)和三个阶段(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和深层定向阅读)。
更多的感概来自郑会一作者的寄语。当我看到郑作者说他在2004年前,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上学时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这点我感同身受。想想自己从上学到工作10年,没有过自己的“梦想”。一直做着大家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上高中,上大学,读研究生,这一路都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更没有深层次想想为什么上学,为什么读书。现在我有种强烈的感觉普教12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工作10年,这29年仿佛“行尸走肉”般活着,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
我发现17年的学校教育所学习的知识都通通地还给老师,其实我也累也很辛苦,却碌碌无为,实在厌倦这种生活。直到学习理财,直到女儿出生,直到我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读书,我才感觉生活似乎充实了一点。正如书中第一篇题目的意思,改变人生从读书开始。
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一周读2本书,一年读100多本书,但是我已经开始走在读书路上了,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先从专业提升的书开始读,进行主题阅读,主要是想培养自己的专业核心力。书里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已经不小了,该干些对得起你这个年龄的事了”。虽然总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可是“凡夫俗子”的我还缺少那样的勇气和魄力。年近不惑,才知责任重大,刚刚找到方向,希望还来得及离梦想近些,近些,再近些......
2. 为何“读书无用”
很多人也读书,而且还大量读书,可为什么用处不大呢?汉语还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吗?这足以说明人们对读书的误解。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书是读完了,可是没有用脑,没有走心,更没有实践了。这就造成了“书都白读了”的严重后果。阅读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第二步要思考,进行更为活跃的思维活动,最重要的是还要身体去实践,不然所思所想全成了主观臆想或推测。
3. 读书的量与速度
书里没有重点讲阅读的具体技巧,反而强调的是要大量阅读,100天读33本书,1年读100本书,基本上是2、3天就得一本书。大量的阅读之后,技巧啊速度啊也都是浮云了。但这样的速度我觉得是一般人难以坚持下去了。在Kyle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里也提到了大量读书,但他没有刻意追求速度,追求量,而是规定自己每天应阅读多长时间,如1小时。这样的做法也许更可行,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一般书完全可以囫囵吞枣,但好书需要咀嚼,专业书籍更需要反复咀嚼,进行深入思考。有价值的书还需要反复看几遍,甚至几十遍。
4. 阅读-笔记-感想
读完书不能就那么“完”了,认为不错的书还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记录自己认为的重点,或是有感触的句子,不需要照搬照抄,全看个人需要。为了读完印象深刻,还可以写读后感,读后感对所读内容又有了升华,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自己是什么看法,对所读内容是否真的有自己的思考。 阅读-笔记-感想,这样的输入输出过程能更好的理解所读内容,加深印象,还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也许这个过程看似慢些,但我想在这个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不能什么都一味追求快吧,不然“吃”下去这么多,不“咀嚼”慢点,是不是容易消化不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