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散文给人力量的文字

生死渐知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55人  知识解忧叶澄诺

17岁开始,我经历了亲人的病逝,到这些年身边越来越多或亲或疏的死别,甚至在上海,参加过生死课。 然而,仍然像是怕揭起伤疤,触动别人的伤痛;又像是怕清醒意识到自己始终不够珍惜有缘交会的生命。 死亡,普遍被视作最沉重的话题。

1


小外甥在某天早晨醒来时对他的妈妈说:

“妈妈你还年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老啦!!

他们的皱纹越来越多,所以就越来越老啦。

你和爸爸没有皱纹,所以你们还很年轻。

我也很年轻。”

“爸爸妈妈也会慢慢变老的,你就越长越大咯!”

小外甥不高兴了:“没有,你们就是年轻!”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人越来越老,后来就会死掉。

外婆说有一个婆婆很老很老了,然后就死了。”

说完小外甥就沉默下来,不再吭声。

或者,我们曾经都是这样懵懂间遇见了死亡,

在恐惧中藏匿着不解,却又匆忙走向了成年。

毕竟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的。

2


我上初中的时候,

隔壁班的班长是个特别特别白净的女生,

她的脸庞轮廓是圆润而没有棱角的,

就像她的脾气,个头是偏高的,表现是三好的。

怎么也想不到初三那年,她会被确诊得了白血症。

起初还是边治疗边上学,成绩基础好,

虽然被就医拖累着,

还是考进了本地最好的高中。

高中后,班长到校的时间越发不规律,

撑到高二时,终于休学了。

现在想起高三那年,我们见到班长,

她说最近经常疼痛,挺难受的。

还说她爸妈生了个弟弟,

以后她不在了,还有弟弟陪着爸妈。

那时,我们多是独生子女,

有着十八岁的“唯我独尊舍我其谁”,

听这一番话,心中万马奔腾,

恨不得帮她把癌细胞一个个揪出来掐死。

她说这些的时候,嘴角有一点点上扬,

却又像在说一些别人的往事。

她越平静,我们越难过,但不敢有丝毫流露。

于是,大家转移着话题,一起组队玩游戏机,

起码能让她暂时忘了病痛,

也掩饰我们的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

圣诞节那天,

班主任告诉大家班长已在圣诞前夜死了。

她终于撑不住了,也终于不用再撑下去。

我们去殡仪馆的路上,不知为何,

总觉得我也是那白发人,

一同送走那个特别特别白净的女生。

想来,班长的弟弟今年也是高三的学生了。

不知道弟弟是否知道曾经有个姐姐,

在他还闭眼喝奶的时候抱过他,

并告诉我们:以后我不在了,还有弟弟陪着爸妈。

“我爱你,再见”是那个送别她的冬天就该说的话。

可当年只是哭,

今天回忆起十几年前那个美丽的花季少女,

不能不承认,想要平安活到老也需要运气。

这世界每天有那么多意外,竟然没有轮到自己,

怎么说也是种奇迹吧。

3


得知好友妈妈诊断癌症的消息,是那年五月的下午。

我在上班,QQ上收到一条信息。

她说:

检查结果出来了,我妈癌症晚期,我觉得天塌了。

收到这信息时,总觉得不真实,

不真实到我平静得安慰她,

我心想估计吃吃药什么的就没啥事了。

然而后来,上海各权威医院都得到统一的诊断结果,

并不建议手术治疗。

好友带着妈妈辗转到了民间中医那儿,

开始一段没完没了熬药喝药的日子,

并诸多饮食禁忌,天天清粥果腹。

过了一个多月,时逢端午,阿姨说:我想吃鱼。

好友坚定得劝阻她:

再忍忍,现在吃药不能吃生鲜类的东西,

我们等病好了,想吃什么就去吃什么。

到时候,我还要带你去普陀山拜观音,

你最想去的地方!

待到七月时,好友妈妈两腿已经严重水肿,

情况越发不乐观,全家人带着妈妈回了老家。

好友仍然没放弃,又托人从北京买偏方良药,

但她妈妈呼吸已经有些困难,

疼痛难忍的时候也越发频繁的增加。

老人家还是乐观的,

在北京包裹到达的前夜,还问东西快到了没?

不曾想,当夜便撒手而去。

后来,好友哭着反复告诉我:

早知道是这样,吃什么药,

我就该带她去普陀山,就该让她痛痛快快吃鱼。

我却叫她忍忍,她到死,天天不是喝药就是喝粥!

可是我一直以为她会好起来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诉说,

是好友怀第一胎时,有个晚上梦到妈妈回来了。

她很高兴,跟妈妈说孩子快要出生了,

我已经给孩子准备了好多衣服。

我去拿给你看看 !

梦里,她开开心心地进了房间,

抱出一叠衣服,却见房间空无一人。

妈妈消失了……

她从梦里哭到梦外,哭得枕头上泪渍成片。

现在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爱孩子,就像她妈妈爱她一样。

她也一如妈妈期望的那样,儿女双全。

这些年来,我们继续接受听起来那么不可信的离去,

各种不期而至的遗憾,

也点醒了尚且还在一起的我们,

直到老来,笑谈生死,波澜不惊。

4


我家小丸子很爱臭美。

昨天,她又和我说:

“妈妈,我不要你老,老了好难看。

你要一直留长头发,我要你一直年轻一直这么美丽。”

我不免想起多年前,小外甥和他妈妈谈死亡。

“可是你总是要长大的呀,

你长大了,我也就变老了。”

“老了就会死吗?死了像小狗那样,又重新生出来?”

她想起《一条狗的使命》,

那条狗跨越生生死死,终于再次回到主人的身边。

在死亡面前,我并没有比孩子知道得更多,

我也一样只是知道每个生命都会死,

但我不知道死亡是不是永久的虚无,

是不是不可逆转的寂灭?

既然没有答案,不如留有余想,

所以我回答她:“嗯,是这样啊……”

小丸子权衡了一番,又修正了请求:

“那我们一起老,一起死。

然后,你还是要把我生出来,还要当我妈妈!”

这真是美丽又动人的“情话”。

我听着,就像看到了夏日午后的雷雨,

有电闪雷鸣的害怕,有倾盆而下的不可阻挡,

有雨过天晴的彩虹横空。

我又怎么能满足得了你的要求?

我终将目送你远去,你也终将看我离去。

5


乔布斯曾经说: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 "

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发明,

更多人相信生命的有限证明了人生的虚无,

死亡会将一切意义全部抹去。

然而没有死亡的存在,就没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惜命无从谈起,死亡更象是珍重生的给予者。

没有与死亡进行过斗争,你很难发现生命的可贵。

没有人曾经带领着我们好好了解生,认识死。

小孩子喜欢过生日,因为生日只代表一场PARTY,

青春未了时,又觉得过生日是小孩子的游戏。

在听说和看见一次次生离死别后,

开始懂得敬畏生命时,才开始了解最初生日的意义。

每逢生日时,我们常会道一句: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这的确是最美好的祝福。


写于 2017,8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