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片式“空间”遐想
看一个人的来生轨迹,无不是在寻找着空间,无不是在空间中寻找意义。
未出生时,母胎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空间,是呱呱落地之前的生命之源。
出生后,母亲的怀抱成了一个婴儿体验爱、感受爱,感知这纷繁宇宙的空间,是成长的摇篮。
成长之后,家变成了一个让孩子学会爱,懂得爱,付出爱的空间,是港湾,也是承担责任的地方。
耋耄之年,坟墓成了必须要去的一个空间,传统中,坟墓是略比身长,稍比肩宽的一副棺材,现代中,也只不过是一个骨灰盒的空间,这终究是我们落叶归根之后的长眠之所。
~壹~
从某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抽离出来,独自地处在一个另外世界中,安静得能听得到雪花在开。
我们多数时候,就在许久的喧闹之中想安静下来,无论是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或者找一个贴着自然,有虫鸣鸟叫的去处,怡然自得。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在他的《十宅论》中说,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并始终怀有梦想——这应该是我们年轻人该知道又该学会的重要的两点,特别是像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更是不能忘了这两点。
也许因为这样的缘故,民宿行业如今正经历着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周期,越来越多的城市中的游客喜欢体验这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的民宿生活。远离城市,感受一场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旅程,回到我们祖先最开始的乡村。而这,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所向往的生活。
民宿一直在创造一种空间
在山中
小桥流水旁
溪边岩石上
树梢云端处
闭眼即音乐,开窗即青山
这便可以是追求诗与远方的一种方式
大概是住惯了厌倦了钢筋混凝土方方正正的狭小空间,当置身于透露着乡间泥土气息的环境,这其中的野趣,自然不少。
~~贰~~
旅馆
旅行者的暂歇处,
属于旅人的地方,
只是旅客在旅程当中整理背上的行囊,拾掇脚下的倦意,专门为旅人而设的临时的停留场所。
在我眼里,旅人像是一个带有信仰前行的职业旅行家,看似毫无目的,却是在有规划地前行,带的每一样行李,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在修行。就如当初看《冈仁波齐》时那11个藏民一样,带着虔诚,一步一叩首,功德就在日落与晨晖交替间获得,是许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无法拥有地体验。
我们常见的旅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带着信仰在朝圣,但只要出发,这,本来亦在修行。
深受现代都市单身者欢迎的 “单身公寓”,可以说就是以商务旅馆为原型进行空间改造发明而成的。在流动性上与旅馆相比,“旅人”的概念上就相对弱了一些,但是从意义上说,依旧是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拼搏的,暂时无法在城市扎根的年轻人的一个“旅馆”,毕竟,心无法安放的场所,都是他乡。
而对于这些单身者或者在奋年纪的年轻人来说,其实理想的生活状态不是安定下来,而是要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水流会清,人动会活。这才是年轻人所想要的理想生活。
~~~叁~~~
空间,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