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个创业者,还有多大差距
本来想把文章的标题,定为《我离个“合格”的创业者,还有多大差距》。写完之后想了想,连“创业”这件事都还没干过,怎么知道对创业者来说,什么才算是“合格”呢?从产品转化的角度看,还是先解决如何成为“创业者”,再讨论“合格的创业者”,才更务实些。
一
这篇文章从我最熟悉的创业者“老赵”讲起。
老赵是个中年人,日渐稀少的发量和发福的身材,都昭示着他不再年轻。
老赵是我的大学同学,认识他已近20年(同时也暴露了我自己的年龄)。他早年在国内的某软件巨头干了小10年,2012年离开时做到了事业部的总监,手下带着百十号兄弟,每年给公司贡献着几千万的营收;在帝都和某省会城市攒了N套房,那时娇妻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一切顺利得让人羡慕之时,老赵忽然辞职出来创业,做得是外包开发,并非那时风口上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这跟他的经历有关。他之前供职的那家软件巨头的主营业务,也是为大型企业做定制项目)。做外包业务的公司,只要老板能拉的来项目,冷启动和养活自己相对容易;公司的扩张是随着项目的进账情况量入为出的。
话虽如此,自己铺摊子单干又谈何容易。他的公司最初的那段时间,我也正好刚从技术转行做产品,正是最忙的时候,跟他的交流不多。只是记得当初偶尔转介绍朋友的一些项目给他,小的case也就万把块钱,他也都兢兢业业的做了(这里面可能有朋友介绍的因素,否则这么小的项目他也未必会接)。因为公司没有融资,全都靠项目的收入养着。外包项目有的周期很长,遇上不靠谱的客户,尾款常常收不回来。公司逐渐发展到十几个人,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全靠老赵一个人扛着。老赵后来回忆说,最难的时候,公司的账面资金只有不到1W块钱。即使这样,他也没想过要放弃,好几次从“明天就要死掉”的边缘活了过来。
二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问老赵:
如果当初一直坚持做外包,到今天你估计公司会是怎样的局面
老赵想了想,说:
公司的年营收至少能破千万,有20个人左右的团队,日子过得比较舒服
上面我问老赵的问题,开头用的词是“如果”。
但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他在这些年“折腾”过两次:
一次是5年前做了一波“代理记账”的业务,当时正赶上风投最火热的年代,离拿到A轮只差一步;
一次是去年,想做线下教育培训行业“大众点评”,解决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和线下机构招生难的问题。这一次甚至还没算得上真正的开始。
这两拨折腾,让老赵本不充裕的精力被耗散的厉害。除了外包开发的主业受到影响,他个人的信心也出现了波动。到前年,公司连续多年的多线作战让他很疲惫,外包项目接连遇上了几个难缠的客户,他一下子撂了挑子,公司在半年之内裁掉了大部分员工,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合伙人(是他的大学同学)。公司就在只有两个人,零零星星做些项目,收入都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又勉强运转了两年。
三
今年年初,唯一的合伙人也撤了,现在整个公司只剩下老赵一个人。
最近跟他聊,我忽然发现他对创业这条路更加笃定了,而且更加务实,更加聚焦在怎么把眼前的事儿做好,更加明白手头的资源有限,不能再盲目扩张,哪怕只是多做一个新方向的尝试。
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整整八年,老赵的公司从一个人起步,如今又回到一个人,这八年他收获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他自己肯定最有感触,我作为旁观者,很难感同身受。但我看到了他眼神和话语更加坚定,他承认自己干过的SB事儿;SB过后,依然坚持,少了盲目,自信心却没有减少。
四
老赵的故事没完,我跟他的交集仍然还在继续。
写到这儿,终于可以说到开头时提的问题了:
我离个创业者,还有多大差距?
最大的差距是坚持。
我这些年,职业上的选择一直有些“投机主义”。选择行业时喜欢看“风口”,选择机会时依赖朋友内推,涨薪基本靠跳槽,就连分析产品也喜欢用互联网圈各种“高大上”的“新奇”理论。
然而每当压力来临,尤其是刚到一个新环境手足无措时,没能咬牙坚持住、扛下去,往往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先怕的不行。每当失败时,总喜欢把原因归结于环境,归结于SB的领导,首先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就否定当初的选择,开始重新乱选,接着恶性循环。
选择这事儿,在做选择的当时,大多数都无所谓绝对的“对错”。很多选择,是靠后来的坚持,把它变成了“好的”选择。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解释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头头是道,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坚持和遇上了好运气。遇上好运气有一定的概率,坚持让随机事件不断发生,遇上好运气只是时间问题。
五
老赵依然在坚持,遇上好运气,应该只是早晚的事儿。
人到中年,时间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可以任意挥霍,但也远没到因为时间不够而失去耐心的程度。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仍然是大多数人最靠谱的前进姿势。不怕慢,就怕乱。只要不乱来,不泄气,总会有机会。
事情没想的那么复杂,也没想的那么容易。自己哪不行就认,想明白了就改,但心气儿不能怂。这些是无论我以后创不创业,都得继续努力修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