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品只要和“网红”沾边就是一个字—贵
以前提起网红,眼前立刻出现一位欧式大双眼皮、鼻尖能戳破气球的美女形象。如今,这个词的形容范围即将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什么网红打卡地、网红小吃街、网红奶茶。任何平平无奇的商品,只要冠上“网红”二字,立刻迎面扑来一股高贵的气息。
翻开朋友圈,好多人都以去网红餐厅打卡为荣,为了吃顿饭排队排到天荒地老。
去年我家附近开了间网红面馆,真是火到出圈,好多年轻小朋友纷纷前去品尝,各种九宫格照片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家店后来傲娇到必须提前两天预定才可以,不速之客一概不接待。
我很想不通,煮一碗面最多用20分钟,何苦要提前预定呢?又不是里面添加了熊掌、海参之类需要提前泡发的东西。更令人受不了的还是价格,一碗勉强够塞牙缝的面,用筷子搅半天才能捞上来两丝金针菇、一个鹌鹑蛋,竟然要价40大洋,你怎么不去抢?
一位90后同事对我的看法嗤之以鼻:实在太土了,这压根就不是一顿饭的事,这是有关生活的大事。
也是,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曾经稀松平常的吃喝玩乐总想搞点花样出来。商家多精明哪,一段怀旧的背景乐、一篇煽情的文案,再配上独特精致的店面设计,很快就能吸引大批消费者前来当“散财童子”。
身为随波逐流的普通女人,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今天带着孩子前去本市最著名的网红小吃街游玩,一进门便眼前一黑,这汹涌澎湃的人群啊!几乎人人都高举着手机,嘟嘴瞪眼各种自拍,我们全家低着头穿梭在人群中,努力寻找合心意的美食。
别人都是为了拍照前来,我们则是为了吃而来。你看这差距,人家都上升到精神享受了,我们还停留在马斯洛最底层生理需求的层面。
甭管东西好吃难吃,贵就一个字我得说无数次。昨天女儿想吃本地的一种特色小吃,16元一斤,我嫌贵没给她买。今天再次重逢,34元一斤,孩子闹着要吃,没办法,只能眼含热泪咬牙买下,内心狠狠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瞧你这穷命。
一盒简单的水果拼盘,果蔬店卖15元,这里卖42元。内容共计5块菠萝,6个杨梅,4块甜瓜外加一把酸掉牙的樱桃,就这么点蔫头耷脑的水果,买的人居然排起长队,他们手捧的似乎并不是一次性塑料盒,而是精致的生活格调。
仔细想想,为了收割我们的钱包,商家简直把消费心理学研究到了极致。那些太贵太奢侈的物品终究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而这些网红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大家踮踮脚就能够到,商家收获了金钱,消费者获得了“生活如此多娇”的满足,也算是双赢了。
不过,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贵不贵的背后,还得看值不值。就拿网红餐厅来说,别管你把氛围搞得多高雅,最终食物的口味才是王道,否则必然是昙花一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间网红面馆,最近门口已经贴出“转让”字样,可见不以味道为主的餐厅都是耍流氓。
贵,也许有贵的道理,买或不买,全凭个人的钱包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