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营||先秦历史人物——齐桓公09/25
2022-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梦萦绕之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期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他恐有不测,就逃到别国。襄公死后,小白抢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开始他的霸主生涯。他任用管仲为上卿,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首倡“尊王攘夷”,遂使地濒东海的齐成为当时大国。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存邢、卫,解王室之祸而定周襄王之位。从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与会者有鲁、宋、郑、卫、许、曹等诸候,周天子也派人前往)始,总计其在位四十三年中,共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之“楚蛮”,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业,在于其本身过人的智慧和雄才大略。但最突出的一点还在于用人不疑的气度。综其一生,由于他的用人不疑,有两个人对他霸业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宁戚。管仲曾扶佐公子纠与其争位,并一箭射中了他的衣钩,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宁戚未遇之时只是一个喂牛的老百姓,并且傲慢无礼。桓公对此二人敬如上宾,军国大事无不言听计从。管仲对齐桓公的霸业贡献至伟,孔子尤其对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称赞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开了后世君王礼贤下士的先河(其如范增之“亚父”、孔明之“相父”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霸主,最后的结局却无比凄惨:被近臣用高墙圈禁内宫,死后多日无人理睬,收葬之时,尸蛆满地乱爬。桓公临终之时奋气大呼:“天乎!天乎!小白乃如此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