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阴寒格阳篇第七十一

2023-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心农夫天意

【题解】

此篇论述阴寒格阳的病因和病机,并提出阳热的治则。

原文

盘盂(2)问于岐伯曰:大小便闭结不通,饮食辄吐,面赭唇焦,饮水亦呕,脉又沉伏,此何证也?

岐伯曰:肾虚寒盛,阴格阳也(3)。

盘盂曰:阴何以格阳乎?

岐伯曰:肾少阴经也,恶寒喜温(4)。肾寒则阳无所附,升而不降矣!

盘盂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肾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内,两相根而两相制也(5)。邪入则水火相离,而病生矣!

盘盂曰:何邪而使之离乎?

岐伯曰:寒热之邪皆能离之,而寒邪为甚。寒感之轻,则肾中之虚阳上浮,不至格拒之至也。寒邪太盛,拒绝过坚,阳格阴而力衰,阴格阳而气旺,阳不敢居于下焦,冲逆于上焦矣。上焦冲逆,水谷入喉,安能下入于胃乎?

盘盂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以热治之。

盘盂曰:阳宜阴折,热宜寒折。今阳在上而作热,不用寒反用热,不治阴反治阳,岂别有义乎?

岐伯曰:上热者,下逼之使热也;阳升者,阴祛之使升也。故上热者,下正寒也(6),以阴寒折之转害之矣,故不若以阳热之品,顺其性而从治之,则阳回而阴且交散也。

盘盂曰:善。

陈士铎曰:阴胜必须阳折,阳胜必须阴折,皆从治之法也。

【注解】

(1)此篇论述阴寒格阳的病因和病机,并提出以热治寒、热因热用的治则。

(2)盘盂:黄帝的大臣。

(3)肾虚寒盛,阴格阳也:肾虚寒盛是主因,则不难找到治则。

(4)肾少阴经也,恶寒喜温:少阴肾脏虽为水脏,但其气为君火,故恶寒喜温。

(5)肾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内,两相根而两相制也:肾属水,其中真火藏焉,故曰“火藏水中,水生火内”。水与火,互为根源,并相互制约,而成水火既济之象。

(6)阳升者阴祛之使升也,故上热者下正寒也:针对“上热下寒”的病机,提出上热下寒的病机“以热治寒、热因热用”的治则。则治在其中矣。故中医着重气化之升降,而西医则重形质。

【白话】

盘盂请问岐伯说:“大小便闭结不通,吃了食物之后就吐出来,脸色呈现赭色,唇口干焦,饮水后也呕吐,脉象沉伏,这是什么病症?”

岐伯说:“这是肾火虚衰,寒气旺盛,阴气格拒阳气”。

盘盂问:“阴为什么会格拒阳呢?”

岐伯说:“肾是少阴经,厌恶寒冷,喜欢温暖。肾中寒冷,阳气没有依附之处,就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了”。

盘盂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岐伯说:“肾脏中有水火存在,火藏在水中,水生于火内,两者互为其根,又互相制约。邪气侵入,导致水火二气分离,于是疾病就产生了”。

盘盂问:“是什么邪气使它们分离呢?”

岐伯说:“寒热的邪气都能造成水火二气分离,寒邪更为严重。寒邪感染较轻的,肾中的虚阳上浮,不至于造成格拒;寒邪过于旺盛,就会极力格拒阳气,阳气因为格拒阴邪而力量衰弱,阴气因为格拒阳气而旺盛,阳气不敢处于下焦的位置,向上逆冲到上焦。上焦受到冲逆,水分和食物进入咽喉,怎么能够下行到胃呢?”

盘盂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用温热药来治疗”。

盘盂问:“阳病应当用阴性的药物来折其锋,热性病应当用寒涼药来折其锋,现在阳气在上焦形成热症,不用寒凉药反而用温热药,不治阴反而治阳,难道还有别的意义吗?”

岐伯说:“上焦的热症,是因为下焦的逼迫使它发热;阳气上升,是因为阴气的驱赶使它上升。因此,上焦发热,正是由于下焦的虚寒,用寒凉的药物折其锋,反而会产生伤害,所以不如用温热的药物,顺从阳气上升的趋势给予治疗,不仅可以回复阳气,而且阴寒也可以解散了”。

盘盂说:“不错”。

陈士铎曰:阴胜必须用阳来折其锋,阳胜必须用阴来折其锋,这都是“从治”的方法。

【笔者按】

本章再次强调肾火的重要性,命门真火虚衰,寒气旺盛,阳气就会被格拒在外而无所依附了。阳气只能上升为虚阳浮越在上面,如同灯头残焰,堪堪将灭。

这都是因为邪气入侵肾脏,导致肾中水火分离,火不能藏于水中,难以既济。寒邪内蕴于中,阳气格拒在外,阴阳失去互根互化的作用,病深难治了。

治疗的方法是不能被外表虚阳上越的假象所迷惑,反而要补阳助火,驱散下焦积聚的内寒,回复肾中真阳。

当然,除了要用后天的药物辅佐外,最好的方法是逆转阴阳,行颠倒之术,借风火之力,运真元于下田元海,发动真阳,百病全消!

诗云:一点真阳出海门,冲开水府上昆仑。黄河逆转扶摇力,万里鲲鹏展翅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