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就的圆融之相:静,敬,净
虽然太极拳到底能不能实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现在练太极拳用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到了一定的年纪,修身养性,穿上一件由自尊、自贵编织的外衣是一个摆上日程的课题。千帆过尽,人生经历过半以后开始转向内在、要求自我,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才是太极拳帮助他们需要达成的圆融之相。
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具有中国特色,身法要领和运动轨迹都是圆形和弧形,所以中国人的民族特色是圆融的,我们最喜欢的图形是圆,最喜欢的事物结局是圆圆满满,最会做人的人是内方而外圆,实际上就是会打太极的人。
很多人都是由太极拳的套路入门的,简单易学,练习时间自由。刚开始可能是由于爱好而学习,练习久了,开始觉得它的练习方式慢慢地影响到了自己的内在特质。
比如,太极让你变得安静了。以前你喜欢去热闹的地方,去酒吧,去夜场,晚上肚子饿了要吃小龙虾叫外卖,身边经常需要有人陪伴,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喜欢向朋友哭诉。但是现在,很多事情都变了,你不再去热闹的地方,也不吃宵夜了,甚至晚饭也吃得很少,闲暇的时候可能是看书、写字、发呆、旅游、看电影,学一门新的技术,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程;以前的朋友没剩下几个了,人际关系大换血,也不再向任何人倾诉烦恼,可能是烦恼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了,也可能是你觉得安安静静地解决问题就好,没必要去满世界吐槽去打扰别人。
静音通敬,太极也会让你变得庄严和稳重。
有的人说,我现在能够把套路打得溜熟,还能边打边想别的事情,想工作的事情。这样好不好呢?
又比如有的人说,我也能把套路打得很熟,基本不用头脑想动作了。但是离静还有一段距离。为什么呢?比如旁边有声响还是会影响到我,有美女路过,还是会注意到。
我们说修炼是讲层次的,一个层次一步境界。太极拳心性修炼的第一层境界,首先是无思无念,是止念的功夫。不管是好的思想还是不好的思想,都要停止下来。因为太极拳的动作是要求身体放松,有外必有内,有松必有紧,内在的神,也就是你的注意力要凝聚在一起。这个时候,想一些有的没的,神就散了,那么你练的太极拳就不是松,而是“懈”。
所以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有“敬”的心态。要注意你的注意力。注意力简单地理解就是内在的“神”的作用力,而“神”是要敬着的。敬鬼神而远之,既不是不注意,也不是极力注意在哪一个点,要恭恭敬敬地看着一个“空”的状态。这个时候,无论是想到工作,还是被路人美女干扰到,都是不敬、懈怠的表现,那对修炼太极拳来说,是消极作用力。
能够静而敬,自然慢慢的也就净了。如水清河净,清澈见底,既能修心自洁,也能映物照人。这是太极拳能开智发慧、提高个人修养的功能。我们总是期待身边会出现圣贤一样的人物,如果被投注希望的人没有被达到预期又会无比的失望。其实,在这个社会要成为一个完美、被公认的圣贤已经越来越有难度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预期和标准,无数的声音充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静、不敬、不净。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成为你自己,转向内在,安静地聆听,恭敬地去看,清净地去冥想。新闻网每天都会推送出一些发生在各地负能量的信息,但我们还是寄行动于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把期望投注在自己身上吧,让圆融的太极之道实践在自己身上,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文|无缺
本号撰写太极和东方智慧文化,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