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之后,做好这几件事远比成绩更加重要
随着六月份的结束,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始期末考试,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会把期末考试当成是一次检验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机会,会比较直观的用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学习努力程度或知识掌握程度等。
像这样简单的通过分数来判断学习是否努力,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一个人的考试成绩除了与努力或知识掌握程度有关之外,更会受到考试技巧、应试能力、自信心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期末考试完之后,大家不仅仅要关注的是考试成绩,更要学会通过期末考试对自身进行一个查漏补缺,明确知道自己某一个知识定理已会或不会,是否能从容应对考试等,只有像这样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等,你才能一次比一次考得好,一次比一次更加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平时看上去非常努力,每天刷题刷到深夜,但一到考试,总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却不知道提高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住:学习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升学习质量呢?考试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机会,特别是考后的总结反思,用的好,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做过的题型都做对了吗?
每回考试,或许我们很少会遇见一模一样的试题,特别是像在中考或高考这样的大考中,基本不会遇见完全一模一样的试题。
不过,我们认真分析这些试题,你会发现它们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如在中考数学当中,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等这些必考热点都是我们平常学习的重点。对于这些知识内容,我们平时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么你能保证在考试中都做对吗?
如果不能,你就需要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方式等进行检讨,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反思为什么同类型的问题会做错。
2.基础题和中等题都做对了吗?
一份合格的试卷,基础题和中等题一般会占到70%以上的分数。也就是说满分150分的试卷,只要认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方法技巧,一般至少都能考到105分左右的分数。事实上,很多学生却连这些分数都拿不到,甚至出现分数极低的学习情况。
有些学生在基础题和中等题上失分,并不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而是丢分在计算失误、审题不仔细、抄错算错等粗心毛病上面,非常可惜。
考试,并不是看谁写的有多满,而是看你做的有多对。
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你要尽量把自己会的都做对,把能做的都做对,把基础题和中等题的分数尽量全部拿到手,这样你的总分不可能会低到哪里去。如果在考试中基础题和中等题失分过多,那么你就要好好反思和检讨自己的学习行为了。
3.自身的考试技巧能否适应考试节奏?
考试,有些人喜欢先易后难,或是按顺序答题,而有的人却喜欢先难后易。无论哪种考试方式,最重要一点就是能否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对于考试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喜欢采用先难后易的学生,很容易在考试中与难题进行死磕,忽略了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造成会做的题目来不及做,而在不会做的题目上却浪费了大把时间。即使最后把难题全解出来,前面的基础题却来不及解答,这个时间代价你不一定能承受得起。
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只关注你做对了多少题目或考几分,而是要看看那些做错的题目里面,有多少是你本身不应该丢失的分数,这些才是你快速进步的地方。再者,对于这些本不应该做错的题目,是不是因为考试技巧的原因才导致失分?如果是,那就要向老师或同学好好讨教,吸取他人好的考试技巧,转为己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应试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推荐先易后难的考试方式,如果遇到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先放一放,把试卷上能做的题目都先做完,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些难啃的骨头。
4.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
考试丢分,有些人是因为粗心,而有的人是由于知识能力不过关造成。一道题目做错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帮助你找到犯错的原因,帮助你找到自身的学习薄弱环节,这样你才能最终找到进步的空间和方向。
很多学生一看试卷自己考了几分,成绩不理想,马上就开始进入刷题模式,连自己错在哪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做题,这样的刷题学习方式有什么意义呢?
考试结束之后,应该先了解自己错在哪,哪些题目做错,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尽量去找出自身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这样你才能慢慢的提高学习成绩。
不管是单元考还是期末考试,其实都是为了中考或高考等大型考试做准备,我们只有学会在考试中长大;在考试中锻炼自己;在考试中查漏补缺;在考试中吸取教训;在考试中提升自己;才会越考越好,越考越有信心,最终帮助自己考上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