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美术馆
戊戌年春节参观中国美术馆新年画展回来,我回想了与中国美术馆将近40多年的情结。虽然我出生在鱼米之乡,但打小就被饥饿和贫穷所困扰。在小学阶段,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好;上了初中,我绘画、书法的悟性,也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甚至鼓励我将来当画家;进城后就读书、上班,赶上“文革”,想学绘画、书法找不到老师,于是靠临摹毛泽东诗词书法、出板报、抄大字报来弥补我的缺憾。等年岁大了,我的这种爱好被撇在了一边,只有文字写作爱好被延续到了现在。但是,我对绘画、书法爱好的热情仍然不减,闲暇时只是靠书籍和参观展览来汲取营养。何况艺术是相通的,到展览馆参观书画艺术成为我艺术滋养最简捷的途径。其中,我参观中国美术馆次数最多。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只要来北京就想法去参观中国美术馆的各种展览。其中,八十年代初那次画展让我印象较深。那时正值开办罗工柳油画展、建国以来优秀绘画作品展、湖南福建磨漆画展等展览。
国画《莲》,使我心头一怵。画面舍去了任何背景,只见三枝莲躬着腰,两枝一向,高低错落,另一枝反向,而三枝秆交错。这种精美构图,让人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可寻觅到“情与意合,意与象通”的意境,把强烈饱满的主观激情隐藏在形象背后,通过形象传达绘画者的心境、情绪、寄托,达到形神情理统一,从而给了我们神游遐想的空间,获得创作的美感。
油画《澈》让我眼前一亮。画面顶足天地的卵石和游鱼,构成了寂静幽深的意境。卵石的明灭褶皱和绚丽色彩,强调了一个“澈”字,悠闲的游鱼点明了“水”。 哦!《澈》的主题变得清晰明了。这让我激动,让我愉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华体育基金会、中国集邮总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牛眼看家” 牛群名家摄影作品展 ,纪念中法文化交流的罗丹雕塑作品展等展览。
“牛眼看家”摄影作品展的作者牛群是一位深受我国广大观众喜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工作者。他在摄影艺术上有很深造诣,并以摄影为第二职业,先后拍摄了万余幅摄影作品,在海内外近百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千幅作品。这次“牛眼看家”系列邮品中的中国名人小版张,就是从几千幅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上乘佳作。这些作品中有表演艺术家、小品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持人、导演、运动员、作家、相声表演艺术家等众多名人名家亮相,如葛存壮父子、于是之、赵丽蓉、刘秉义、梅葆玖、赵忠祥、谢晋、聂卫平、巴金、候宝林及王光美等特写照片。牛群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愿意把他们介绍给更多的读者。”牛群将相声的幽默情结发挥到了极致:他为每幅摄影作品所配写的名称极为风趣幽默,让幽默情趣给每幅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锦上添花功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