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笔记手绘V先生其人其说

我差点错过了一位牛逼作者做朋友的机会

2016-12-10  本文已影响776人  bbb310bf3eb7

今天讲个故事吧。

因为速读的习惯,我差点错过了一位牛逼作者做朋友的机会

12月2日我作为双重身份

参加了在撒拉亭组织的

北野老师《超级笔记术》分享活动,

系统了解笔记与DISC之间的认知理论,

同时也作为笔记达人,

向大家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在一群人中间我总是辣么小巧) (摄影师下次把我拍瘦点儿)

参加分享头一天,

北野老师给所有人发了一篇文章链接,

让我们自己提前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第二天会以它为案例展开练习。

文章是V行先生写的

《打造个人品牌的6个秘密》

之前在IP群里有人转发过,仗着有印象,

加上我眼瞎,扫了一眼,

当成是要做一篇笔记出来。

晚上8点,我开始读文章做笔记。

对于微信文章,我向来是速读解决的

我自信1小时内可以搞定。

微信等各平台的推文都被列为碎片化知识嘛,

而现在全民写作的创业时代,

文章水平参差不齐,

像我这种自嗨的“作者”又多,

我明显已经被训化成迅速扫一遍文章,

了解大意的习惯。

因为经常做手写读书笔记,

理解力不算太差。

然而,万万没想到,V先生这篇文章很烧脑。

感兴趣的可以把原文找出来读一下,

来感受感受!

文章主线很清晰:打造 IP的6个秘密。

内容有深度也有广度,

但每个模块纵深扩散后,

知识点又比较全面。

加上用耶稣的话作比喻来解读6个秘密,

增加了理解难度。

如果这是一本书,我会用读书态度去读它。

而它却偏偏是微信文章,

我完全没从阅读碎片化知识的轨道里跳出来,

因此,我速读了一遍,简单看出了文章轮廓。

第二遍,把耶稣的话与六个核心内容

进行了提炼。

第三遍,开始整理每个模块包含哪些知识点时,已经相当抓狂、、、、、

随便发一段大家感受一下:

我差点错过了一位牛逼作者做朋友的机会

童鞋,你什么感受?是不是要泪崩?

全文12730个字啊

当时还在想,

怎么找这么难一篇文章出来让笔记新手看?

我是有一定做笔记基础的,

除了大家能关注到的手绘部分,

其实我也有一定归纳总结能力

连我都觉得难归纳,那其他笔记新手呢 ,呃、、、、、、

深夜一点,我一边骂娘一边做完了笔记。

笔记是做完了,而我难受了。

我是在IP营里混的人,

对个人成长也有基础的了解,

这篇被不少前辈称赞的好文章,

我居然看不出好在哪里,很是不甘。

这是当天晚上的笔记,从字迹上,

已经流露出我的浮躁了

然后给秋大留言,当他是树洞,吐槽了一通,

发泄完了,蒙被子睡觉,

可是,我却失眠了、、、

那种难受的心情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

这也是我长这么大

第一次为一篇文章难受到睡不着

凌晨两点,

我把的V先生的公众号(V先生专栏)

扒出来一篇篇看,总的来讲,

是比较有鲜明个性、有自我态度的作者,

还有点儿小酷。

新媒体研究者、社群玩家、朴禅创始人、、、

文章类型不拘一格,

基本看一眼就能与大众化的公众号区别开来。

真正让我转变对V先生看法的,

是他在评论区给读者的回复。

内容特靠谱,句句都是金言

一看就是少有的明白人。

然后我就马上意识到,应该是我错了。

于是我又把文章翻出来看了两遍,

终于看出道道了

到昨天重新整理V先生这篇文章的

精华版图解笔记,

我一共看了7遍。

(完整版笔记,下次用来图解V先生这篇文章使用,这次就不浪费啦)

第一次知道,懂多少道理都是没用的,

如果你不亲自经历一次,永远不会明白。

就像这篇让我睡不着觉的文章,

改变了我对微信文章的统一定义。

这是个教训,

也是本月以来最值得纪念的收获:

不是所以文章都适合速读的


总结 一下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吧:

​如何判断一篇文章是可以速读还是应该精读呢?

1、工具、方法、技能分享类,可以先速读,再收藏,最后落实到行动上。再好的工具方法,不管是速读还是精读,看了你不用,有毛用啊

2、分析行业趋势:找度娘、微信文章搜索,看是否有该人物的访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多方面了解作者在该领域/行业中的影响力。像我一样的傻大白呢,直接请教业界牛人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相关人脉资源的话。

3、套路类:扒对方的历史文章。拿出扒明星八卦的兴趣和热情,带着疑问去翻看作者往期的文章,有助于你更多了解作者的观点、对世事的态度,再判断对方的文章是否适合自己长期关注。

4、鸡汤类:速读,看看就好啦!鸡汤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会给人带来希望和安慰,不过呢,要是鸡汤喝多了,出来不,人就废了,自己把握 。(不是我原创的观点,好多大伽都这样说,鸡汤写手们表要打我)

本文观点不全,或者片面,

代表目前阶段的理解程度。

欢迎大家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一切问题!

这是百合姐第一次写“有思想”的文章

此处应该有掌声

-------------------------------------------------

END

我,一位行走的姐,深浸通讯行业13年,

顶着短发挥洒半瓢青春的高铁侠,

一个偶尔做企业内训的咨询顾问,

一个内心充满童趣的手绘记录达人

用视觉笔记图解好书,

让您花少量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往期文章:

【手帐拆书04】图解学习型笔记术

【手帐笔记02】48小时我们经历了什么

【手帐拆书03】用5W1H的方法梳理运营目标

【手帐拆书02】社群营销是个神马鬼

【手帐拆书01】好用的笔记整理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