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189
2024-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4-4-15 一百八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语音整理
这本章从内容上来看,是孔子在倡导“中庸之道”。就是说在孔子看来,做什么事都要适度合宜,讲究尺度。在《论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于“恭而无礼”“慎而无礼”这种说法,都是在强调“礼”的重要性。因为“礼”有着规范、节制行为的作用,比如我们一提到“礼”就容易和“节”联系起来,合起来就是“礼节”。
就“礼节”这个词来说,它的重点在“节”。在儒家的“中庸之道”中,过犹不及。过,固然不好,不及也不好。说到底就是要恰到好处,没做到属于“失礼”,做过头了同样也是“失礼”。这就需要“节”,节制。
和“礼”经常联系一起同时出现的还有“仪”,就是我们说的“礼仪”。如果说“礼”是本质的话,那“仪”就是“礼”的外在的体现。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恭而无礼则劳”,“恭”就是恭敬。做人恭敬当然是好的,如果过头了是无节制地“恭”,不仅使本人疲劳,同样也让被“恭敬”的人心烦。所以说这个“劳”用的非常精准,“恭而无礼”,不仅对方不会接受,自己也是白白的消耗精力。
“葸”是畏惧、胆怯的意思。“慎而无礼则葸”,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谨慎细致,这是好事儿,但是如果谨慎过了头,那可能就会变得懦弱,遇到什么事都畏畏缩缩。遇到坏人坏事,也不敢出面制止。所以孔子说“葸”也是要有尺度的。
“勇而无礼则乱”。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想到了子路。子路这个人胆大心不细,敢作敢当,如果没有“礼”的节制,就容易放纵斗狠,甚至犯上作乱。
“直而无礼则绞”,这个“绞”有着挖苦讽刺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过分的直率,就会变得比较刻薄。实际上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一种人,老是说“我说话比较直,你别生气”。明知道别人会生气他还要说,实际上就是有一种尖酸刻薄的态度包含在其中。如果一个人总是以“直”这样的名义来掩饰自己个人修养的不足,那就会“绞”,就是对别人会造成一种伤害。
总之,在这一章中,“恭、慎、勇、直”都是礼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称为“仪”。而四个“礼”字,则说的都是礼的本质。所以,孔子就希望这些君子,你不能只知道“仪”的表现,而不明白“礼”的本质。并且进一步要求他们要入则“笃亲”,“笃”就是“亲厚”,亲近厚待父母双亲。出则“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所说的“故旧不遗”,指的是国君、卿大夫要善待那些因故离开自己的老臣旧部。这里“故”主要就是故乡的亲人,“旧”则是指过去的朋友或者是同事,一个人随着职位的升迁,他肯定会有新的朋友,但是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样才能够树立一种淳朴的民风。
“偷”,不是偷窃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冷漠无情,或者说是薄情寡义。所以整体上来看,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一个君子能够与“故旧”保持好的关系,不因为自己的地位的提升而忽视他们,那么上行下效,老百姓也不会变得薄情寡义。
也就是说,统治阶级如果讲究仁德,那么民众必然也跟着讲仁德,民风也必然变得淳朴起来。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长此以往不断延续,上下皆仁,民风淳朴,则君臣父子,井然有序,就建成了理想社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礼”和“仪”之间,孔子更注重“礼”;在“礼”和“节”之间,孔子更注重“节”。学“礼”就是要知道行为规范的边界在哪儿,不要越界,不要越轨,做好自己该做的。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礼”,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够区分“礼节”和“礼仪”。在年轻的时候,难免会失去尺度,做一些过或者是不及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懂得反思,以礼节之,不偏激,不极端,这才是合乎“仁”。
〔按〕“偷”的本义:苟且;马虎。引申义,浅薄;不厚道。而作为动词的“偷窃”还排在“轻视”后面,轻视义可从苟且等理解来源,但偷窃的含义怎么来的呢?
李零讲解
“葸”,音xǐ,是胆小怕事的意思。
“绞”,是急切偏激的意思。参看《阳货》17.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这个字的含义,有点类似北京人说的“矫情”“死心眼”和“轴”。这种人,好面折,说话难听,出口伤人,马融训“刺”,应属引申义。
这段话是讲礼的重要性。礼是行为规范,有中和、节制的作用。孔子认为,如果没有礼的节制,再好的美德也会变味。如恭敬是美德,但一味打躬作揖,很快就会疲劳;谨慎是美德,但一味谨慎小心,就会胆小怕事;勇敢是美德,但一味好勇斗狠,就会引发祸乱;直率是美德,但一味心直口快,就会流于偏激。君子对自己的亲人感情深厚,老百姓就会日近于仁;不抛弃自己的熟人,老百姓就不会人情淡薄。(美德不可离开礼)
孙中兴详解〔摘〕
这章讲的是要“约礼”,就是要用“礼”来约束恭、慎、勇和直四种德行,以免有劳、葸(xī)、乱和绞的流弊。最后说明为人君上的带头作用,能让引领人民效法。
有的注释家怀疑最后两句话和前面四句论礼的重要性没什么关联,应该别立一章,甚至有人怀疑最后两句话是曾子说的。
大部分人认为此段(后两句)和前段的“礼”无关,可是戴望认为后段“亲亲敬故,礼之大者”,所以还是和“礼”有关的。也许这段特别提醒做君上的人这两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也要以礼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可因为自己身为君上而不守礼。
在孔子心中,礼最大,谁都不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