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真情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

商朝中期九世之乱与赫梯铁质兵器的寒光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14人  世界历史六千年

时间:公元前1400年前后

伊尹

奴隶制高度发达的商

商朝在国家管理体制上不但有“内服”和“外服”的管理体制之分,而且“内服”的官员通常叫尹,辅佐商王处理国家大事,如成汤时的伊尹、仲虺。尹以下设有管理各种具体事务的专职官员;“外服”的诸侯称候伯,负有防、进贡、纳税和征伐的义务。也有商王派驻地方的督官,如管理农田种植的叫“甸”,管理畜牧的叫“牧”。商王朝在军事方面建有常备军,在法律方面制定了“五刑”。数量众多的奴隶是商朝“奴隶社会”的典型特征,并有“众”“工”“刍”“妾”“奚”“仆”等具体职责划分。人祭也是商代的一大特征且数量很大,候家庄殷墟大墓中殉葬者就约400人。总体而言,商王朝已经进入发达的奴隶社会。

商中前期的王位传承

虽然国家管理体制较夏朝更加完善,但前期统治却是依然十分脆弱,王权交替的混乱更成为王朝稳定的最大祸患。商王朝早期的传位方法是兄终弟及,没有弟弟,再传位给儿子。商汤死后,由于没有兄弟,他的三个儿子就先后为王(注:长子太丁早逝,追封为王)。在三个儿子轮完一遍后,长子太丁之子太甲又以嫡长孙的身份继任为王。太甲传位给儿子沃丁,沃丁又传位给弟弟太庚,太庚传位给儿子小甲,小甲由传位给弟弟雍己,雍己再传给弟弟太戊,太戊死后传位给儿子仲丁。至此,商王朝前(约公元前1600至前1450年)六代、10位君主的王位传承还算照章办事。但仲丁死后,他排名靠后的弟弟外壬夺取了王位,虽死后也将王位传给了其他兄弟,但已经造成了王位传承的混乱。加之商朝王族支系茂盛,仲丁之后的商王朝便常因争夺王位而引发内乱。据称,从第10位国王(仲丁)到第19位国王(阳甲)(约公元前1450至前1000年),前后五代、9位国王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卷三·殷本纪》中将此称为“九世之乱”。

频繁迁徙的都城

商王朝前期150余年,都城一直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的亳。但在“九世之乱”期间,王朝曾多次迁都。其中,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又先后迁到耿和庇,南庚又自庇迁于奄,直至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殷)。无论因为“九世之乱”,还是由于北方游牧部族的袭扰,还是由于洪水的泛滥,还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王位纷争和频繁迁都,商王朝的统治权威开始遭到质疑,诸侯叛乱的情形时有发生。商王朝也因此在此之后走向衰落。

匈奴—逃往北方的夏人

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因素,最初的人类文明必定诞生于其后相对适宜、且水源充足的河流附近。之后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逐渐向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扩散,比如中国北方漠北草原,而且这也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迁徙到漠北草原的人类散居各地,并根据各自生活条件发展出自己的族群特征。而一旦一个族群征服其他族群,也往往会将自己族群的特征和名号强加给被征服的族群。于是乎,人们会发现,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还是鲜卑,都往往是一夜之间就骤然出现在漠北草原上,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其实,族群还是那些族群,只不过换了占主导地位的部族和称谓罢了。当然,也有从中原迁徙来的族群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发生。传说夏朝灭亡后,夏桀之子淳维把夏桀之众妾据为己用,为避商汤攻伐,逃往漠北荒蛮之地,与山戎、猃狁、荤粥聚合,依靠其掌握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渐征服了草原上众多部族,繁衍成为发展成为大名鼎鼎的匈奴人祖先。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当东亚中华文明的商在“九世之乱”中逐渐走向衰落,在15世纪的西亚,依靠手中寒光闪闪铁器的赫梯人骤然崛起于土耳其高原,以横扫一切的气势成为地中海东岸最早的帝国。

世界性迁徙中的雅利安人

在公元前21世纪前后的那次世界性迁徙中,与闪米特人南北相向而行的是雅利安人,他们的迁徙同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雅利安人的迁徙主要有西、南和东的三个方向。其中,向西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到了爱琴海岸边。数百年后,在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的共同影响下,在爱琴海西边的希腊半岛和众多岛屿上发展出爱琴文明也被称古希腊早期文明。向东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进入印度河流域,而此时的古印度文明已经由于莫名的原因消失了。赶着牛群的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定居下来,并最终创造了新的古印度文明,当然也包括臭名昭著的种姓制度。向南迁徙的雅利安人则在稍后、在爱琴海东边的土耳其半岛上建立了著名的赫梯帝国。

世界十字路口的四方来客

如果你要问世界的十字路口在哪里,稍微有点地理和历史知识的人都会告诉你——中东(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公元前17世纪初的西亚两河地区主要有四股外来势力,即来自东部伊朗高原的胡里特人、源自南部阿拉伯半岛的巴比伦王国、来自西北土耳其高原的赫梯人和北部的亚述人。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是最早的霸主。但在经过数百年的蛰伏和发展后,盘踞在土耳其高原的赫梯人突然南下两河腹地,并在公元前1550年前后劫掠了巴比伦城,使之走向衰落。东部的胡里特人乘机控制了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建立起横亘西亚东西的“米坦尼王国”,与南部的巴比伦王国共存。

轮子、战车和铁器的骄傲

在向南翻越高加索山脉之前,赫梯人的祖先已经能够驯服马匹、且发明轮子。来到土耳其高原之后,得益于那里丰富的铜矿和锡矿资源,古赫梯人很快发掌握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冶炼术--青铜术。后在此基础上,赫梯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冶铁技术,并开始制造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铁质兵器。大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赫梯人又成功改进了古埃及人的战车,将八个轮辐的轮子,精简成四轮辐或六轮辐,使战车更为轻便,能够承载三名作战人员。正因为掌握了先进的作战武器,崛起中的赫梯人才能成功劫掠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都城。在这过程中,赫梯人的部落联盟也开始向统一的国家形式过渡。

赫梯帝国铁质兵器的寒光

赫梯人的真正崛起源自“铁列平改革”。作为赫梯帝国早期著名国王,铁列平改革第一项内容就是确立王位传承制度,规定了长子、次子,然后是女婿的王位继承顺序。虽然这一方法相较于中华文明夏商两朝并不先进,但对于正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赫梯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也确实在一定时期有效避免了王权交替来的混乱。铁列平改革的第二项内容是将土地被分为“国王土地”和“公共土地”,并给官员、将军、工匠等发放报酬。这一做法彻底改变了游牧民族依靠掠夺和占有战利品的结盟方式,有效加强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威。铁列平改革的第三项内容是建立了一支与商王朝一样数量庞大的职业军队。虽然在崛起的过程中,赫梯人一度被北非的底比斯帝国击败并表示臣服,但最终,依靠先进的马拉战车和铁质兵器,赫梯人成功崛起。约公元前1400年,赫梯帝国击败横亘西亚东西的米坦尼王国,并从底比斯帝国手中夺取今叙利亚一带;鼎盛时期几乎占据了连接欧亚大陆的整个土耳其高原,而且居高而下称霸两河流域。在此期间,两河北部的亚述人乘机灭掉衰落中米坦尼王国、也开始崛起,后逐步形成与赫梯人东西对峙的局面。而古巴比伦王国则龟缩在两河南部的一角。

从那时起,各方外来势力争夺中东的战火一直燃烧到了现在。

《世界历史六千年》2018年5月中国好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