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道$奇门遁甲易学揭秘紫禁城 ——故宫文化导游——建筑圈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08--10问)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5人  万千仞
从 角楼 鸟瞰 紫禁城


08问 紫禁城的黄瓦与皇家崇尚黄色有何关系?

笔者认为,紫禁城崇尚黄色的理念与仪制,不仅可举眼前那一大片黄瓦殿群的存在来证实,还有如各朝皇帝身穿黄龙袍、高擎黄龙旗、乘坐大黄轿及用黄色碗碟吃饭等事来例证,尤其是清朝皇帝有崇尚明黄的仪制。顺便一说清朝皇帝戴黄帽、穿黄袍、赐黄马褂,这些穿着上的仪制,虽说与满族信仰藏传佛教黄教有关,但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来自易学“中土为黄”与“黄衣吉祥”的理念。

例如《易经》坤卦的六五爻曰:“黄裳,元吉。”即“黄色衣裳,最为吉祥。”坤卦的《象辞》又说:“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

前问说到了“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中黄”,紫禁城殿群选用黄瓦而建,符合《易经》“中土为黄”之说。如《易经》坤卦“六五”爻的释文写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译为白话即「君子应以黄色为中央正色。通于六五爻得中、得正的义理。如修养到以坤阴柔顺的正位德性,充满身心全体,自然就“美在其中”。由此而舒畅到四肢,发展到事业的作为上,便自然而然地近于至美」。

由此可见,紫禁城一片黄瓦古建群的背后,隐秘着古人对色彩与方位的苦心孤诣,一个“黄”字就可映射出古人赋予她的深刻内涵以及近似于图腾式的尊崇深情,“黄”的影响范围从皇家建筑到帝王衣着,从封建文化伦理到宫廷生活方式,真可谓是超大面积全方位的覆盖。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古人通过对“黄”的赞颂与运用,不仅将“皇权天授”即中央集权、帝王核心至上的理想践行为长远的现实,甚至将这个“黄”字高度升华,使其概括成为“法权”与“美德”的双重最高代名词。

因此笔者常想,紫禁城是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而为建造这个伟大工程的发想法源与其指导理念则更加伟大!然而这个“伟大”并非来自什么天外星河或神仙圣灵,恰恰是来自“伏羲创八卦、黄帝著内经、文王演周易、老子辩易理、儒易传天下”……即先圣贤师们的集体劳动创造,是我国古人前仆后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薪火相传至今的大智慧,是代表人类总结认知世界的伟大哲学体系。

尽管如今还有很多人读《易经》像天书般地懵懵懂懂,然而只要稍稍细读上述本问的引证与解释,用《易经》 “黄裳,元吉”即“黄色衣裳,最为吉祥”来对照回答为何“紫禁城崇黄”及“帝王穿戴黄衣帽”等问题,像一指头就能轻松捅破窗户纸一样——答案就那么简单明了,她浅显易懂的解释简直是再清楚不过了!


紫禁城“太和殿”匾额 天坛祈年殿

09问  为何紫禁城各殿的大字匾额尽是蓝底金字?

紫禁城各殿的大字匾额,其蓝底为天色,象征天,代表天神之意。北京天坛各殿的蓝色屋顶亦为相同寓意。匾上的金字同黄色、同土,象征地,代表皇权。蓝底金字即寓意“皇权神授”、“天人合一”。据美术专家解释,在紫禁城各殿的红色窗柱之上与黄瓦檐下,最常见到的是绿、黄、蓝相间的彩画,在那层被称为彩檐的中央,悬上一块蓝色巨匾并大书金字,这样不仅对整个大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符合两种以上冷暖色相配的原则。如大殿本身主要施以红、黄(二者为暖色)、绿(黄加蓝、亦属冷暖相配之色)三色,这三色实为暖色调为主。然而,巨匾的蓝底色却是纯属冷色。仰望大殿,一片暖色的中间,冷色的这块匾额显得格外突出,给人一种清澈醒目的感觉。从巨匾本身来讲,蓝底为冷,金字属暖,又是冷暖相配,冷中突出金黄的暖,使殿名达到金光四射的效果。这无疑对炫耀“君权天授”的主题而恰到好处,而且可令仰视者对宫殿主人“奉天承运”的统治背景油然生出敬畏。

笔者常常对游客讲,紫禁城的一匾一字、一砖一瓦都十分讲究,在涂色与造型上绝无半点随意。真不敢想像,假如将黄瓦或巨匾换成别的颜色会是什么样?真要是那样不伦不类地用色,恐怕海内外都会发出质疑之声。总之,不必多费笔墨地从建筑艺术学或美术学的角度来欣赏紫禁城,皇宫本身就是一部艺术经典。她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迷人的智慧。即使初次来游,仅凭直觉观看紫禁城对红黄蓝三种元色的使用,就可感知紫禁城那震撼心灵的和谐之美。然而,先不说你对美轮美奂的沉醉,也不提他对金碧辉煌的惊叹,都请静心细想,紫禁城那些巨匾的蓝色与天坛的蓝瓦是不是相同?这意味着什么?

答案仍然是在粗看像占卜术、细想则知其为“究天人之际”的易学之中——古人在紫禁城“蓝”与“金”以及彩檐的关系上,根据各颜色所占位的不同,而划分出“天色(蓝)统帅地色(绿赤白黑黄)”即“上下左右、君臣佐使”主次关系与等级。换言之,天神统领的蓝天之下,特许最大地主做“金字”招牌。这种可以映照出金字塔式“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特许”及“颜色等级”,究竟何时像故宫各殿匾额用色那样“定格”为王朝“专利”的?笔者虽然无从考证,有待专家研究公布,但我知道——易学“皇权天授”的王道理念和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并非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包括上述“颜色等级”在内,它们能延绵承袭几千年而难以撼动,可谓“色久不衰”。

笔者记得每当讲解紫禁城各殿匾额时,都常常情不自禁地因“蓝底金字”背后的森严“等级”而浮想联翩……倘若明清时代的哪位皇帝诈尸睁眼了,看到今日街里(见下图)某些饭庄的金字招牌竟敢使用“蓝底金字”,必定龙颜大怒,一准判他个僭越死罪“斩立决”!……

其一 其二 其三
紫禁城太和殿红墙、红柱、红门窗

10问 为何紫禁城各殿门窗墙柱大多涂为红色?

《易经》喻“火”与“日”为离(同丽)卦,即在方向上表示正南,季节上表示夏。这是根据远古人们于寒夜中对红日高照的渴望以及燃火取暖并驱赶野兽的生活经历而总结出的经验。上述的经验,导致人们对“红日赤火”的认识,升华到崇拜甚至迷信的阶段,最终形成了红色为“崇日、辟邪、喜庆”的易学理念与生活习俗。

据说最早周天子率先尚赤,将宫中的柱、墙、台基及一些用具都涂为红色。周朝专有人司掌“夫燧”,即负责用铜镜利用阳光形成焦点取火,亦有“鉴燧取火”之称。后来楚人亦尚赤崇日。据当年“日中有火,火为赤色”之说来看,古人认为地陆上的火原本来自太阳,红色象征太阳的恩威。从战国中期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衣衾、图案、繁褥,皆以赤色为主。从淮阴楚车马坑(战国晚期)出土的战旗全是火红色。从各地楚墓中出土的漆器多是黑底朱彩,绝少例外。另外,楚国的建筑色彩也以赤色为主调。墙壁、门窗等也都是红色。

孔子曾说“朱为正色”。我国汉代曾将“朱”奉为权贵之色。汉官及官署中尚赤的情况与周、楚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古人由“燃火投竹,爆响驱兽”发展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穿红衣、盖红被、打红旗、用赤色漆器并且将门窗墙柱涂红。历史进化到今日,百姓家家贴红色春联、红窗花、挂大红灯笼及发红包等等……但无论怎样演变,红色都主要显示“崇日、辟邪、喜庆”三个意思,红色无疑是“正色”。

明代以后,红色在封建色彩等级上退居黄色之后,但仍然是权贵的象征色之一。历代宫垣庙墙及贵族高官所使用的朱门,正是对尚赤传统的继承。因此,紫禁城的门窗墙柱涂为红色,纯属遵守历代前朝尚赤的旧制。欧美人除外,日本游客都熟知何为“邪气、病气”。红色不仅可以防止各种“邪气”的侵入,而且在中国“柱与祝、红与洪”发音相同,所以紫禁城各殿的大红柱子亦有“大祝(柱)洪(红)福”的寓意。

顺便提一下,紫禁城在“辟邪”的多种举措中,除了涂红之外,还采用了易学中关于龙、镜、水等等形式,笔者将在后文逐一谈及。

紫禁城坤宁宫皇帝大婚红双喜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