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小人书: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1995.4.7
感谢订阅《每天一本小人书》,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今天是4月6日,我们要讲的小人书故事是《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至1994年),山东聊城人,1966年9月人党。1979年赴西藏工作,任县委书记,历时三年之久。1988年第二次赴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四年期满后要求继续留在西藏,到最艰苦的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他不顾高原缺氧,他不畏风雪严寒,为了探求使西藏人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经常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在一次外出执行公务时突遇车祸,不幸以身殉取职。他是新时期党培养教育的优秀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他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就人是两次进藏的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孔繁森长期在内地工作,1979年调到西藏。他热爱西藏人民,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西藏地区高寒缺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许多内地同志不愿到西藏工作,更不愿到高海拔地区工作。孔繁森进藏本来是作为日喀则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报到后,区委见他年轻体壮,决定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征询他的意见,他回答很痛快:“我年轻,没问题。”
1988年组织上再次派他到西藏。这一年,老母年近九旬、三个孩子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谁没有家庭?谁没有亲人?男人在家里就是顶梁柱。面对家庭困难,孔繁森心里很矛盾。但是,他以工作为重,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临行时,孔繁森默默地跪在母亲面前,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
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负责全市的教育工作,他非常关心当地孩子入学问题。1991年车祸把他摔成严重的脑震荡,高烧昏迷。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问题时,便不顾高烧未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问题。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百分之四十五提高到百分之八十。
孔繁森是一个感情丰富、兴趣广泛的人,喜爱读书写诗和摄影。眼前的一切,使他感动不已,为祖国西南边境这片神圣的土地,多少先辈曾在这里奋斗拼搏,流血牺性。孔繁森在工作之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西藏特有的高原风光,用诗歌抒发自己热爱西藏、建设边疆的志向……
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委书记,这里的海拔更高了。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怎样改变阿里的面貌,造福阿里人民?进入阿里地界,孔繁森的调查开始了。他找到许多干部群众谈话,让大家出主意。一夜,他与地委秘书长谈当地优势、谈未来,越谈越兴奋,炉火不旺了再添上几块焦炭,直谈到曙光初露。
孔繁森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冷暖。1994年初,漫天大雪吞没了农田,牧场寒风凛例。孔繁森看到一位藏族阿妈把外衣脱给了在风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却在瑟瑟发抖,他立即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了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递给那位老阿妈。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许多孩子失去了双亲。为了帮助他们,孔繁森担起了抚养三个孤儿的责任。他给孤儿们置办了新衣服,买来了新书包,还有各种生活用品。这些藏族的孤儿,对这个汉族的新爸爸,没有点陌生感。生活在这个新家庭里的孤儿都感到幸福。
1993年春的一天,孔繁森悄悄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要求献血,护士人看着他已斑白的鬓角说:“您这么大年纪不适合献血。”孔繁森恳求道:“家里女多,请帮个忙吧。”孔繁森的家庭负担很重,经济开支常常拮据。但他廉民自律,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捞好处。他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还去抚养孤儿,这种精神十分感人。
孔繁森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他们中的弱势群体。作为一名领导千部,首要的是造福一方,同时也应关注重点。他非常重视社会福利工作,尽可能地帮助救济人员。一次,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进一个房间亲自为因烫伤溃烂发炎的老人治疗。老人感动得念叨:“活菩萨、活菩萨。”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人们在料理孔繁森后事时看到的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紫森没有走,他把心留在了阿里,他把情献给了西藏,他把魂融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张孔繁森是党培养教育出来的优秀领导干部,他热爱人民,热爱西藏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人民群众是从领导干部的形象来认识共产党的,孔繁森的形象为党旗增添了光彩。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感谢订阅连载《每天一本小人书》,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