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37人  枫子言_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荆轲刺秦,英勇无畏,秦庭之上,威慑群臣。当自知事不能成,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荆轲,英雄也;易水河畔,慷慨高歌,壮烈激昂,就车不顾。荆轲,勇士也;刺秦之前,周密准备,动情晓理,准备信物,足智多谋,顾全大局。荆轲,智者也。

从古至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颇具争议,在很多人眼里,荆轲是一个具有大侠胆识,浑身又充满正义感的英雄。而张传玺说:“这个话题多年来一直被当做英雄话题,但实际上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无必要否定荆轲,但也不必要夸大他的精神。”我有些同意这个观点。无论英雄也好,勇士也罢,又或者是智者,他首先是一个“人”。

暂且放下英雄之名,漫谈一下荆轲——有“格”之人。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史记》中记载:荆轲出发那天出现了一个冲突。由于荆轲队伍动身迟缓,燕太子丹产生了怀疑,当他婉言催促时,荆轲震怒了。荆轲和燕太子在易水上的这次争执,具有着很深的意味。这个记载说明:那天的易水送行,不仅是不欢而散甚至是结仇而别。燕太子只是逼人赴死,只是督战易水;至于荆轲,他此时已经不是为了政治,不是为了垂死的贵族拼命;他此时是为了自己。陈成军认为荆轲根本不是一个擅长打斗的武士,他喜欢读书,善于游说,有一定的学问,但他不是一个武夫。易水晚行,是在等一个真正的刺客,一个有能力行刺的武士。但是太子丹不容许他再等下去了,太子怀疑他,于是他震怒,怀怨赴秦,且无力刺秦,那么事不成也就可想而知了。看到这,你就会觉得荆轲是一个鲁莽之人,太容易感情用事。其实不然,我欣赏的正是他的这种行为,这种闪耀人性光辉的行为。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试想一下,一个人,尤其是处在重“仁、义”年代的人,当他的尊严被受到侮辱,人格遭到践踏,忠信遭到怀疑之时,即使是一个柔弱女子也会愤然起身抗争,来保守自己的气节,维护自己的尊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人格故,两者皆可抛。荆轲此时的愤怒而去,正是为了诺言,非常表达人格而战斗。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梁衡也在《人格在上》中写到: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昂首阔步,按既定的方向走路。荆轲不就是为了保守人格而赴强秦吗!我还想强调一下,荆轲的怒而去,并不是意气用事的表现,相反,而是人的本能,一个维护尊严的本能反应。此时的这种行为是没有掺杂任何功名利禄的,是没有任何欲念的。

请允许我笔头稍转。从古至今也不乏一些人,一些患“为人处世无感症”的人。我所说的“无感”是说在为人处事过程中,他一向沉着冷静,从不动感情,不喜形于色。他安排精心,计划详密,然后机械的去完成。从来都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自己的事,自然他也就没有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我把为人处事的境界分为两种:一是低级的,处事或喜或悲,喜形于色。二是高等的,处事不喜不悲,泰然处之。常人一般处于第一种境界,处于第二种的人不多。而患“无感症”的人则多处于第二种境界,这种人是令人可敬的,但也是令人可怕的。心机太重,城府太深。可怕之余又有些可悲,悲喜愁苦欢笑怒骂,正是一个人的本性,若是把它们都泯灭了,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说到这里,您应该觉得荆轲的怒而去是人之常情了吧。当自己的人格受到屈辱时,本能的反应是维护尊严,而非千方百计保护躯体。这是的他们是作为人而维护“人”的,是对外界的抗议。

处于同时代保义而终,守节而死的人还有两位,我不得不提一下,因为他们也是令我敬佩之人。

一是屈原。屈原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外排挤之下,在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环境中,他并没有“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而是怀石投江,以死保节。

二是项羽。项羽身退乌江,面对着乌江孤舟,他并没有东渡乌江以求保身,他内心愧对江东父老,自觉无颜归楚,于是他乌江自刎,以死守义。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试想,他们若在处境困厄之时,自己沉着分析时局,处心积虑以求苟活,那么人们早已忘却了他们,或说从未记住过。然而,他们并非如此,正是他们的保守气节之行,才让后世铭记不忘。他们的主要业绩是因为做成了一件事吗?不是,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业绩早已时过境迁,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使他们成为历史上的灿烂巨星,一路照耀着历史前行。

也许我无处寻觅他们的足迹,但我愿在他们坚守的道路上毅然前行。

人格在上,我愿终生守护。

你心中的他是怎样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