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小人物大生活】忍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天马行空的果果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近来读《论语》,读到“小不忍,则乱大谋。”颇有些想法。

朱熹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妇人之仁,是不忍心,面对坏人,却动了圣母之心。匹夫之勇,是不忍怒,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人,成了情绪的奴隶。

“忍”,心字头上一把刀。千百年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插着这样一把刀。

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忍”;司马懿更是被评为“忍者之王”,隐忍50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在70多岁才执掌大权,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孙权是“最睿智的忍者”,一个文弱的少年,凭一隅江东,能三分天下,靠的就是一个“忍”字。

纵观中国历史,忍辱负重,简直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一。

缺衣少穿时忍着,被人欺侮时忍着,即便肉体被消灭时依然会选择忍着,这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为什么要忍?

一是“小忍”,为了“大谋”。司马迁受宫刑之辱,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志,完成自己的梦想,完成伟大的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

文天祥出使元营,隐忍以行,九死一生,是为了图谋救国之策。

二是当你不得志时,不得不“忍”。势力不同不能相争,气力不同不能相顶。

当韩信还是个无名小辈的时候,他更不愿死于一介无名屠夫之手,于是“信孰视之”,韩信盯着对方看了很久,也许是惧怕,也许是权衡利弊。韩信当然更好地诠释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失意时,可以是条虫;得意时,才能成条龙。

那不忍会怎么样呢?因为羞于见江东父老,项羽乌江自刎,这是“不忍”,曾经攻城略地的西楚霸王,不忍面对自己的失败,所以选择了死。

杜牧为他惋惜,特意作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忍耐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是一种境界。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妇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当今文明社会,彼此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更高一着。

跳高,退得远,可跳得更高;跳远,退得远,可跳得更远。人际关系中,暂时地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既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机遇可能只敲一次门,诱惑总是按着门铃不放。面对诱惑,是忍还是从?被问起这个问题时,人们都会回答“要忍”,可真正面临时,又往往当局者迷,糊里糊涂就从了。

邻居半夜练琴,你是忍还是上门理论?手机电脑的诱惑,你是拒绝还是屈从?拒绝就是对欲望的一种“忍”。

可见,“忍”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智慧。“忍”与“不忍”,完全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

当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屡屡挑战他的底线,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最后当然是重拳出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