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昔日的乡村电影
文//打工皇帝陈旺全
我想我是非常幸运的,初来人间就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袤的农村大地,逐渐结束了那种同吃一锅饭,共用一头牛,磨洋工,混工分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分田分地,包产到户的好消息。农村人的心情是激动的,干劲是十足的。
我们黑池殿村的村民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晚上还可以聚拢在李家场上,观看一场免费的电影,这在当时是何等惬意的一件事。
放映机是农业合作社时,武山县广电局专门配发给我们村的,听说每个大队只配发了一台,并有专人播放并管理。目的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丰富农村人的精神生活。
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父亲告诉我的,而我记忆中的第一部电影也是爬在父亲的脊背上看完的。清晰记得那天晚上播放的影片名曰“画皮”。看着屏布上出现的青脸獠牙,专吸人血的恶鬼,我就吓得不敢抬头。幸好有父亲宽广的脊背给予了我足够的安全感,我才没有被吓哭。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关于吸血鬼的阴影却总是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都不敢一个人走夜路。长大后才知道,“画皮”这部电影是根据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小说拍摄而成的。故而激起了我想要拜读“聊斋”的兴趣。看来我真的要感谢乡村电影,是电影充当了我幼时的启蒙老师。
改革开放的最大好处,就是实行了承包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加速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状况。曾几何时,电影也被个人承包了起来,公演变成了私演。从李家场搬到了李家大院。从免费欣赏变成了售票观看。
父亲一生吝啬,但凡需要掏钱的演出,他是一概不去看的,所以,李家大院的电影父亲是一次也没看过。可是,电影院离我家不远,高音喇叭里传来的放映声总是充满着诱惑,我绝对不想错过每一部精彩的影片。
常言说,好事多磨,看电影也讲究机缘巧合。那时候,正巧爷爷也喜欢看电影,而演电影的主人正好又是爷爷的干儿子。凡是取来了新影片,他都会提前传话请爷爷去观看,以此来表达对干爹的一片孝心。爷爷去看电影时,我就像跟屁虫一样,揪着衣角不撒手,仿佛逮住了一张免费的通行证。就这样,不看僧面看佛面,我裹在他老人家的羊皮袄下面,轻而易举的就溜进了李家大院,观看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电影。
自从电影私有化之后,诺大的滩歌古镇,似乎只有我们黑池殿村每天晚上播放着电影,而其他村庄的电影都有停播的迹象。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取影片不方便,需要跑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到县城去取,那时候交通不便,来回折腾,没有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二是取影片需要交钱,有些承包人晚上售出的电影票还不够取片费,故而都坚持不下去了,主动放弃了放映。这样一来,黑池殿的露天电影便成了诱人的香饽饽,惹得附近十里八村的年轻人都来观看。当然,外村的年轻人前来看电影,口袋里都是备足了钱的,最起码要买得起一张电影票。但是,年轻人前来看电影,大多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借着看电影之名,私下里在电影院里搜寻着心仪的另一半。倘若配对成功,便开始窃窃私语,暗送秋波,体验着自由恋爱带来的的甜蜜和快感。量一盅葵花,送一块口香糖,就可以说说笑笑卿卿我我的把一部电影看完。那时候,物质匮乏,人们的要求都不太高。倘若你看见一个男孩给一个女孩买了电影票,那完全可以肯定两人是已经恋爱了。
我们黑池殿的村子比较大,少男少女也比较多,故而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小伙子以及大姑娘。从而也带动起了看电影的热潮。他们各怀心思,寻觅着前来看电影的初衷。
那时候,一场电影,可以成就一段姻缘。晚上相识看完电影,白天就可以打发媒婆去上门提亲了。不出意外的话,当天晚上又可以连同丈母娘一起请着看电影了。这样一来,村里闺女多的人家可谓是看足了影片,出尽了风头。隔三差五的都有准女婿请着看电影。顺便还要叫上那些自己的八大姑七大姨。真是一人恋爱,九族沾光。
那时候,经济还不是太发达,好多人兜里都没有多少钱。尤其是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和我一样既想看电影,又不想花钱,因此只能每晚提前站在电影院门口等待和徘徊。假如主人心情好,看在同村人的份上,可以让你中途免费进入观看。倘若电影主人晚上没有买够取片费,那脸色就相当难看了。因此,没钱的小孩和大人,只能看人家眼色行事。运气好了提前看个大开门。运气不好的话,等你进入就只能看到电影屏布上出现的“再见”两个字了。当然,大多数时候,主人还是很通情达理的,那些沾亲带故的同村人都被提前放了进去,享受着免费的电影,体验着热闹的场景。
常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就会出现爱情。其实电影院既是娱乐场所,又是是非之地。有些人为了争强好胜,故意高声喧哗,寻衅滋事。有些人为了追求女人,难免争风吃醋,挑起祸端。但在我的记忆里,李家大院的打架斗殴事件虽然时有发生,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没有出现太大的意外。每当出现吵架斗殴事件的时候,村里免费看电影的这群人便发挥了作用。他们一边维持着现场秩序,一边将闹事者团团围住。抱头的抱头,拉腿的拉腿。然后扭送到主人房间,进行敲打并批评教育。那些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故意闹事者最后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看来,免费看电影的亲戚朋友在关键时刻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年又一年,电影依旧在持续上演着,而我虽然在长大,但口袋里依旧没有钱。为了看一部完整的影片,我曾经和小伙伴一起,去到附近村庄去给人家张贴广告,那时候俗称“电影通知”。通知一般都是一张黄纸,上面用毛笔书写几行大字:“今晚电影,彩色功夫武打片,少林寺。”当然少林寺三个字最大也最现眼。总能勾起人们的观看欲望。通知一张贴,附近村庄的年轻人就会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宴便拉开了帷幕。
在李家大院我看过无数次电影,有古装的,有现代的,有武打的,也有枪战的。但最让人难忘的一场电影是“开国大典”。那天晚上,前来观看的外村人出奇的多。东边有鹅池柳坪村的,西边有董坪王家楼的,南边有兴城和陈家沟的,北边有卢家坪和漆家庄的。每个村子的人都是结伴而来,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李家大院人山人海,挤的那是水泄不通。就连院子角落的驴棚上面都坐满了人。看来国之盛典,每个人都不想错过。当电影里一代伟人,挥舞着手臂,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全场观众是热血沸腾,尖叫的尖叫,鼓掌的鼓掌,那场面,确实是相当的壮观。看来农村人的爱国情怀也是深入到骨髓里的!
乡村电影,其实最适宜在冬天观看。当大雪封山,农人无事可做的时候。看一场乡村电影,既打发了漫漫长夜的无聊寂寞,又给精神世界增添了几分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看完电影,夜阑人静,人们身影匆匆,悄悄消失于茫茫大地之中,藏身于热炕暖被之下,瞬间便忘却了人间的万千烦恼,去与一场酣梦邂逅。
乡村电影,见证了改革的开放,见证了我的成长。影片给我带来了开心,带来了快乐。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见解,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如今,乡村电影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脑和手机。但所有的信息资讯以及精神食粮都阻碍不了我追忆当初的乡村电影。追忆它就像是在追忆我的童年,总能让人思绪满满,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