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9--多学习,集思广益
大家好,我日更的第110天,感谢您看到我的文字,今天咱们继续我对《原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昨天说到作者前两大生活原则,今天咱们来说说他的第三大原则。
15,作者的第三大原则,如何让头脑开放,“海纳百川,集思广益”?
首先要扫除你的自我意识障碍,人的头脑里有一个防卫机制,他让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别人批评你的弱点,让你很难受,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一旦有人攻击你,你就会无理搅三分,把自己夸得光荣伟大正确。
你的潜意识中其实是分裂的,一个是有逻辑有意识的你,另一个是情绪化的你,每次他们都会争斗。这就是《自控力》这本心理说的“自我意识”和“无意识的自我”。书本作者则说当低层次的情绪化的你战胜了有逻辑的你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暴躁。但当有逻辑的你能战胜低层次的情绪化的你的时候,就不会有暴躁的体现了,甚至会让你有理信。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开放的头脑,接受来自各方的言语。
那么该如何保持开放头脑呢。
第一,你必须承认自己无知,在某些方面你就是不知道的,而不要不懂装懂。承认自己无知,你才会去学习,才会去丰富自己的头脑。否则你会觉得别人说的都不对。我也就自然不用学习了。
第二,做事前先要分析再决定,这也是我们在《自控力》这本书说到的,三思而后行。
第三,不盲目迷信权威,有些人盲目迷信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的事情,没有任何缺点,所以他们会对专家言听计从,这是不对的。
第四,认识到产出和吸纳的关系,你如果只发表观点而不吸收内容,那么早晚被掏空。能说的会越来越少。这就要求你多阅读了。
第五,看待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也许会让事物完全不同。比如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固化的社会,因为他看到了房价这么高,似乎自己一辈子打工也不可能买套房了。 但有些人就觉得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因为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奋斗个5-6年,就能身价几个亿。一次小创业就能带来一生的财富。
第六,你不是在争论,而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 所以耳朵比嘴巴更加重要,一个习惯于倾听的人,通常有一个开放性的头脑。作者建议遵循交流的两分钟法则,你想说话,也要听完别人两分钟的发言再说,不要轻易打断别人。
作者也提到了,在你寻找答案,保持开放头脑的过程中,最好注意你的沟通方式,会说话会让人舒服而不得罪人。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些知己,跟他去探讨一些问题,你身边有没有一个可以探讨,交换问题观点的人呢?这样的知己是很难得的。所以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身边有多少头脑开放的人,如果你身边全是头脑封闭的自大狂,你自己也很危险。
头脑开放是一种习惯,你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会赢得怎样的生活,这里,说白了就是思维的脱变,这非一朝一夕。
16,第四个原则,理解人和人的不同,这需要你有清醒的认知,如果没有,还是都多读书。
另外作者说,根据大脑工作的原理,越是放松的时候,你越是能够迸发出很好的想法。比如淋浴或者泡澡,又或者一些牛人都习惯于冥想,这些时候是能够迸发想法的时候。人的大脑受到杏仁核的绑架,总是想要突然爆发,释放天性。如果你不能控制情绪,你的潜意识就会战胜理性的思考,做出冲动的事情。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跟健身一样,反复训练,从一点一滴进步。
咱们接着说一下选择,就是决策。决策最重要,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决策的呢?如何通过学习,让决策变得更加有效。
17,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作者说,影响好决策的最大威胁,就是有害的情绪,如果你要想做出一个好决策,就必须先去客观了解,也就是先取得基础知识,也包括事实背后的逻辑,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跟本就是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个决策。
投资前,你把分析做好了,被套的时候,自己就会很安心,因为你知道他的价值,知道他未来能涨回来。
比如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也曾跌了一半,但他并不慌张,反而很开森,因为他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股票了。老太太进超市也一样,看到打折商品,他慌张吗?不慌张,因为他知道肉多少钱,不会觉得昨天买亏了,反而他会多买一点,感觉今天占便宜了。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进入股票市场,你连老太太逛超市都不如呢?这个问题,大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该反思。
我个人认为,股市并非菜市场,对于各种价格都是一目了然,各自心里都有一把称。所以昨天和今天的菜价不同,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区间幅度,只要不偏离这个幅度,那么无论价格怎么样,就都是合理,股市如果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待股市,就不会叫作“炒股”,而是投资股市。所以,先学会知识和学会方法才进入股市,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你盲目跟风就是在赌博了,十赌九输,试问你能做到那个“一赢”吗?
还有注意形式是始终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有的时候是这样,有的时候换个背景他就完全相反了。
比如过去十年借钱买房的都发了,因为那是在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环境下,钱越来越不值钱,当然借钱的都发了。而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是人民币外贬内升,资产挤泡沫,这时候你还借钱买房,房子跌价了,你的利息负担也会越来越重。钱越来越值钱,借债的人会压力山大。你要全面了解他,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通盘考虑。
在决策中,要尽量避免模棱两可的观点,比如有人通常会说,大概是对的,或者不完全对,这些意见是没什么用的,但有的时候我们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地错误,比如看涨市场这个事,长期来看,市场会长期向上涨,这是肯定的。但你说每年涨多少,这就不好说了。因为如果你要能每次都把握好高点和低点,恐怕世界首富早就不是比尔盖茨了。所以投资这个事,持有股票长期向好,这就是一个模糊的正确,而什么时候是高点什么时候是低点。追求这个就是要去找精确地错误了,他会把你引向歧途。
作者总结说,一定要谨记8-2法则,你用20%的努力,可以获得80%的回报,你付出80%的努力,只能获得20%的回报,甚至是负回报,所以只做好那20%模糊的正确就好。一个人太精明,绝对对你不利。
作者一直践行一套决策程序,那就是从思考开始,然后寻找这个事情的原则,最后把它变成算法,从而变成一个好的决策。其中原则变成算法这个过程,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解决,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你的印象里一个资产连续两年出现下跌,第三年上涨的概率超过80%,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指令输入计算机,让他找最近两年哪些资产表现较差,然后提示给你。如果你不相信这个经验,你还可以用计算机回测,不但回测z国的,甚至可以回测m国的数据,看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数据是不是80%,如果能超过70%,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模型。
这就是作者第二部分生活的原则。今天先到这里,接下来咱们开始作者的工作原则。不才,还望多多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