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盲人在春天的清晨里
好不容易的早起,不知是为追赶那早上的太阳,还是因那昨夜值班室的无眠。或是那个早上五点阳气生发的养生贴在内心底发了芽,敦促我晚睡早起养身心,割草喂猪娶老婆,居然让我在早上五点自然睁开了眼。索性起床来。初春的早上,乡野的五点,月亮慵懒的裹着毛边儿,迷迷糊糊挂地在苍穹里,像个绒绒的线球儿,睡眼惺忪。一会儿,就一小会儿,她就将在小寒风的亲吻下,伴着乡村中学的轻柔晨曲,在远山的鸡鸣声里,悄悄地睡去了。
我是喜欢清晨的,即使生来属于深夜的我。听妈妈说,一落地的我就是一个黑来不睡的货,因此把脑袋睡成了歪扭的,大字不识的老嫂子顺口溜出一个“小扭”,便变成了我的小名。上大学,念烟酒生,夜猫子本性终于泛滥,没有网络年代的读书成了深夜里最好的抚慰,也就得了“海猫”这么个诨名。城市流荡,加班冲浪,手机刷赞,熬夜在手机网络时代更加波涛汹涌起来。对一个习惯了晚睡懒起生活的猫而言,每一次难得一回的与清晨邂逅都是美妙的。喜欢在夏天的早晨徒步到南河口,流连马路两旁熙攘的早菜市,亦喜欢现在这样摸黑在乡政府大院子里的晃荡,更有不用眼睛去明视,而用耳朵去聆听,用手指去触摸,用心声去捕捉的奇妙。
在厨房前的灯光下伸展胳膊扭扭腰后,借着泛起的晨光亦步亦趋地向大门口挪。突然被身后的一句“谁?”吓得一哆嗦,忙不迭应了一声“我!”心想这位声音的大哥应该是每天早起的;一个浓烈烟草味的男人从身边走进前一片的黑暗里,我原来的身上也应该是这股令人作呕的臭味的;早起做饭的大叔冷不丁从眼前的黑暗中迎面冒出一句: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早?不知道今天难得一次的食堂早餐会是什么。一直摸到坡底站定,拍一幅月亮,写两行字,发个朋友圈,等着早起的人。迎面不停问几点发班车的大姐掩饰不住地焦躁不安,全无高跟鞋声里晨跑大婶问候里的清新从容。学校的轻柔晨曲已变成了军号声,有了一种置身军营的迷离感。用声音感知世界是多美妙的一件事情,虽有偶然的小惊吓(没曾想站在了大客车屁股后,在被撞到的大叫声里差点跌倒),却没了从黑暗清晨走进黎明阳光里的恐惧。喜鹊乌鸦呱呱呀呀几声,鸟儿叽叽喳喳不停。意想不到地还听到有人吊了几嗓子戏。渐渐地,摩托声里有了更多的脚步声,临街小店的卷闸门也此起彼伏起来,乡村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一亩田”火锅店老板田美人颇为灵犀的分享,让我霎那间融化在了朱自清先生的《春》里。先生那流淌字里行间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气息之美,轻轻的、暖暖的、缓缓的,让我想起了做绘本(图画书)的日子,就是那种感觉,嫩嫩的、绿绿的、软软的,春天像个初生的婴孩儿,咿咿呀呀,歪歪扭扭,笨笨拙拙朝我靠来,我伸出双臂,一把把她搂在了怀了,开始抚摸她,亲吻她……
为了生计的人们也开始奔走忙碌了,@飞和田美人就是身边这么两位创业路上的有志中年人,朋友圈一帖农家乐成了创意的众筹会。小飞燕是拒绝铜臭味的,被鄙视了一番。但美丽乡村的旅游战略却是致富增收的民生大计,所以也就挥臂撸袖不斯文清高地凑个热闹,来上一段有广告嫌疑的文字,唯能做的是让她尽量地美上几分,绝不作假,亦表白一下如我般与农村藕断丝连的70中后藏匿心底的那份情怀。
春阳微雨里,秋风寒露时,不妨邀上三五好友驾车自助横河农家乐配菜中心,游山玩水一两日,访农户,晓民风,知民情,体验春天播撒之农耕野趣生活,感受秋天亲躬收获之田园理想生命,想来亦是妙趣美事一件。或石磨边坐看十八罗汉山,或山林间驴探红沙谷之源,或撸袖管上山挖药材,或卷裤腿下河逮螃蟹,或看俏艳老板娘,左手抡大勺,右手捧香槟,真不付“堂前文小姐,厨后武将军”之佳名。朋友来的,放飞想象吧,唱响我们在太行山上,白日里阳光蓝天下饮山泉、赶山羊,听那放羊山娃儿X翻山歌。夜幕下朗月繁星里品香茗、煮三国,醉那香草山妹子舞X山火。最是那,麦垛旁交心与婆姨山妹子,小桥上拉手与山娃野汉子,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