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简书电影院电影

从心而行 无问西东

2018-01-16  本文已影响536人  小飞侠喵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星期六的下午,终于鼓起勇气“抛夫弃子”,去看了一场一个人的电影。

在《芳华》和《无问西东》间,最终选择了《无问西东》。看罢,立马安利给了一帮好友。在爆米花电影时代,这确实是一部我心中的上乘之作。

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年代里发生的4段故事。这4段故事,有家国情怀,有真挚感人的爱情,有人性的软弱与无奈,更有最最珍贵的真实与初心。

《无问西东》

1、2012年  张果果资助四胞胎

永远坚信自己的初心

故事从一家医院开始。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伴随着一段有磁性的男性嗓音,一个帅气的脸庞出现在保温箱室外的玻璃窗旁。

这个帅气的男性叫张果果。清华大学毕业,任职于一家策划公司。

保温箱里住着的四胞胎,是张果果所在公司为一家奶粉公司做广告策划所找到的“赞助对象”及代言人。

在向客户陈述方案的当天,张果果接到了上司David的电话。后来在陈述会上,上司因为胃痛缺席,由张果果代为阐述了方案内容。与上司的上司(or对头)Robert所提倡主打安全牌不同,张果果根据David的意思阐述了另一个相对激进的方案——主打营养牌。

因为判断失误,客户选择了张果果所在公司的对手——CELL公司。虽然后来我们知道了陈述会当天David在给张果果的电话中明确授意他做此方案的陈述,并表示“你的意思只能是我的意思”,但当面临需要人背锅这种情况时,上司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张果果。张果果被炒了。

后来张果果去了CELL公司,并担任了更高职位。

因为原公司David和Robert之间的争斗,以及张果果主动抛出的邀请,张果果的秘书也跟着他来到了CELL公司。

秘书在决定要来CELL公司之前,问了张果果一个问题,因为“她必须要问”。她说:当时因为方向选择失误而让亿万奶粉选择了CELL公司,而现在张总则在CELL公司担任了更高的职位,所以当时那个失败的方案,是否是张总故意为之?

张果果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深藏不露地说了两个字:你猜。

所以你们猜到了吗?反正在那个时候,我是没有猜到。

秘书来了之后,又说起了那对四胞胎:我们曾经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后来却把他们抛下了。

于是,张果果开始重新关注四胞胎一家人。

为了让孩子喝上最好的奶粉,张果果在超市买回了所能买到的全部品牌,并各方面一一进行对比。秘书问,口感最好的是哪一种?张果果推出了A品牌;秘书又问,营养最好的是哪一种?张果果推出了B品牌。秘书懵了,那我买哪一种?这回被推出却是C。为什么?“安全”。

从每月20桶奶粉开始,张果果正式开始了对四胞胎一家的资助。帮这家人换租了房子,还在四胞胎奶奶的请求下帮四个孩子取了名字。

这一切,除了“曾给了他们希望”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张果果本身的良善。

但,这世间的恶意,并不会因为善良的存在就绕道而行。

Robert来找张果果,告知了那场陈述会其实“David并没有胃痛,而只是不想当面向客户阐述这么一个激进方案”,并且将事后David在董事会上如何撇清自己与这件事情的关系以及如何向董事会提出应该辞退张果果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当然,Robert并非出于伸张正义的目的来告诉张果果这一切,而是因为他想活的David违规的证据——因为职场斗争,他想将David挤出中国。

得知真相的张果果,可以说是很心塞了。自己做了替罪羊,而且是被自己信任的顶头上司黑了。Robert这个老狐狸,不仅让人心塞,还要进一步“好心好意”地添堵:“那四胞胎,我建议你也别陷得太深了。”然后列举自己当年资助过的谁谁后来就赖上自己了,并点题:“我这儿哪是捐助, 明明是认了门亲戚嘛。”

职场的尔虞我诈,被资助者变成索取者的隐患,让张果果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只因这一切,都与他的本心,他的善良相冲突。

张果果开始刻意地与四胞胎一家保持距离,当秘书告知四胞胎的家人如何到公司来“坚持要见到张果果”,“打电话说张果果已经两个月没去看过他们了”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了张果果的无奈与失望——Robert说对了。

张果果开始做噩梦,张果果并不开心。

清明节当天,张果果陪着父母去给父母的老友李叔叔扫墓。在堵车间隙我们得知,李叔叔是当年救了张果果父母性命的人。而李叔叔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李叔叔的墓前,张父对儿子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健康快乐。但是儿子最近的笑容越来越少了,他希望儿子能“去做让自己感到开心和快乐的事情。”

父亲的话给了张果果力量。张果果终于不再纠结,凭着初心和本意,他开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继续资助四胞胎一家——帮他们续签了三年的租约,并帮大人们找了份保洁的工作,还将自己的名片拿给姑姑,并告知“以后有事直接找我”(要知道以前都是说“有事打我秘书的电话”)。而当四胞胎的姑姑含着泪说出他们这几个月来一直坚持要见到张果果的原因——将四支胎毛笔送给他——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跟随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是多么可笑。

当张果果打电话告诉Robert“我不会帮你”,当张果果在四胞胎房间的窗户上涂鸦……张果果终于找到了“珍贵的自己”。他脸上舒展而安心的笑容,便是“真实”给予个人和这个世界美好的明证。

2、1963年  爱人水晶般的心

王敏佳和陈鹏

陈鹏、王敏佳和李想是中学同学,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中学毕业后,陈鹏考上了清华大学,王敏佳和李想则去了同一家医院分别当上了护士和医生。

他们的故事从某一天三人相约去看望中学老师许伯常开始。陈鹏到医院等王敏佳和李想下班。在王敏佳所在的中药配药房里,细心的陈鹏发现了王敏佳的章坏了——只剩下“王敏亻”。一个细节,让陈鹏对王敏佳的“特别关注”跃然屏幕。后来王敏佳过生日,陈鹏怀揣着亲手为她刻好的新章到天安门广场与她与李想合影,路上人多,不小心印章跌落在地上,陈鹏紧张死了,路上人来人往,印章随着你一脚我一脚地乱“跑”。彼时的陈鹏哪有什么安不安全会不会被踩死,他的眼里只有那枚印章。经过几番“近在咫尺又被推至天涯”的拉锯,陈鹏终于拾起了印章,他擦擦印章上的会,满足地笑着把印章装进了衣兜——如同那是一枚珍宝。故事到后来我才明白,对于陈鹏来说,王敏佳就是他的珍宝啊。

说回他们去看许老师。三人到了许老师所在的四合院外,刚走近就听见了师母刘淑芬的叫骂声。三人爬上院墙,躲在那里偷看,看到了师母对他们尊敬的老师又打又骂。而老师则蹲在那里一言不发。王敏佳最先按耐不住:老疯子!说着就要起身,被陈鹏和李想按住了。回家的路上,王敏佳依然愤愤不平,李想说“当年师母供许老师读完了大学,许老师想悔婚,结果师母不干”。尽管那是老师的家事,但王敏佳是个充满了正义感的女孩子,她不能对老师的遭遇坐视不管。于是她决定写一封信,控诉刘淑芬的“暴虐”行径。此举得到了李想的支持,俩人在医院里偷到了西医科同事的病历记录,一个字一个字地拓印上去,用很多人的笔迹凑成了一封控诉信。在办公室里,王敏佳对李想说“你可千万别告诉陈鹏,要不他该说我了。”那个时候的王敏佳,似乎更加信任李想。但其实如果当时她把想法告诉了陈鹏,也许后来的故事就会大不一样。可是……哪有什么如果呢?

刘淑芬收到信之后,暴怒了。她认定是许老师“外面的女人”为了搞臭她而写的。许老师哪有什么外面的女人,已经习惯了妻子“母老虎”作风的他,依然冷冷相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除了冷漠,还是冷漠。这大概是女人最怕的事情了。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也不是争吵,而是冷漠。

在某个夏日的夜晚,尽管与丈夫共处一室,但刘淑芬却“孤枕难眠”。她用充满蜜意的眼神看着完全不看她一眼的丈夫,用乳液或是花露水温柔地抹遍了双腿,发现丈夫依然瞧也不瞧她一眼。自觉无趣的她恨恨地上了床。躺下,越想越不甘心,于是爬起来顺着梯子爬上了放着成捆的学生作业本的书柜顶部,开始一摞摞地拆开作业本并翻看。查看了几摞之后,刘淑芬找到了“罪证”——“我就记得你有个爱徒,写作文一逗到底,结尾三个惊叹号!”天哪,这也可以!看来陷入爱中的女人果然都是天生的福尔摩斯!

原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的王敏佳,却被自己一直不变的写作习惯给出卖了。作为一个爱而不得的长期压抑的女人,刘淑芬岂肯放过她自以为导致丈夫不爱自己的“狐狸精”。她直接冲到了王敏佳所在的医院,一个巴掌朝王敏佳呼过去,成功地吸引了全院人民的关注。事情闹大了。在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勾搭有妇之夫”可是触犯了原则的生活作风问题,是要被万人唾弃的。加之在后续的调查中,又发现了王敏佳捏造与毛主席照相的事实,以及王敏佳有个表叔在台湾,政治上也被安上了“与敌对势力相勾结”的罪名。

在这场批斗中,除了认真调查绝不放过一个微小细节的组织上的工作人员外,同单位的同事们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那个一直喜欢李想因而对与李想走得很近的王敏佳心怀嫉妒的女同事。对了,王敏佳被调查期间,共同“作案”的李想在哪里?他得到了心心念念支边的名额(就在刘淑芬用巴掌招呼王敏佳那天确定的消息),现在只想力保住这个机会。是的,看在前途的份上,面对好朋友(也许也是喜欢着的女孩儿),他怂了。

命运就是这么讽刺。王敏佳被批斗的那天,正是李想做优秀事迹报告的同一天。而且批斗会场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场只隔着一排篱笆。

站在台上的王敏佳,不知道踮脚张望对面的李想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是否有对李想站出来证她清白的愿望?我不知道。只是敲下这短话时,我的心隐隐作痛。台上的王敏佳,孤儿出身的王敏佳,把李想当成好朋友的善良又正直只是有些小小虚荣的王敏佳,在那一刻,会生出怎样的失望?当那边李想念到“与破坏势力划清界限”,这边被人唾骂“破鞋”“婊子”的王敏佳被剪断了漂亮的长辫子……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在利益面前,真情未必换得了真心。王敏佳笑了。是在为对面做先进事迹的好友感到高兴,还是为自己看清了这世界的残酷而嘲笑自己?我不知道。

看到王敏佳笑了,刘淑芬怒了。“她居然还笑,打她!”群情激奋的人群开始冲上台,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王敏佳开始了攻击。等王敏佳已经被打死,人们才清醒过来。这时居然还有人嘟嘟囔囔“怎么这么不禁打”……此处真是有句MMP不知当不当讲。打人的时候人人奋勇向前,看到人被打死了又觉得避之不及。唉,人性的丑陋,时代的悲哀!

刘淑芬没有直接参与打人,但她的本心也不是要把王敏佳打死。所以当看到人群散开,她走近躺在地上血流一地的王敏佳,探探鼻息发现“真死了”的时候,也吓懵了。而之前一直陪着她控诉王敏佳的好朋友,也赶紧溜了。一个说“那淑芬怎么办?”另一个答“现在还管她做什么”……不知道懵逼状态的刘淑芬听没听到这话,若是听到了,又该作何感想。

于清华毕业的陈鹏,被国家级科研单位核研究所看重。但他因为“有需要照顾的人”而直接放弃了(因为核研究会有安全隐患)。学校及单位领导都表示不解,因为陈鹏是孤儿,所以他要照顾的人是谁?没错,是他默默爱着的王敏佳。可是某次王敏佳教学中医的李想如何找准针灸穴位,并贡献出自己的手臂做实习对象的一幕被陈鹏看到并产生了误会,陈鹏以为王敏佳选择了李想,因此改变主意接受了核研究所的工作。

爱情之梦虽然断了,但爱依然还在。

当因为下雨被搬到礼堂继续做报告的李想在离开之前只问了扫地的老大爷一句“刚刚那边是不是在开批斗会?”,被告知“下雨了,还开什么会”后就离去时,陈鹏则在火箭发射的关键时刻请了假赶往批斗会。一边是为了前程泯灭良心,另一边是为了真情义放弃见证事业辉煌时刻的机会。

丑陋与美好,鲜明比对。

陈鹏赶到时,人群早已散尽。只剩下血泊中的王敏佳,孤独地躺在那里。是夜,陈鹏将王敏佳带到了郊外,冒着大雨,陈鹏一个人默默挖好了墓穴,要给王敏佳一个安身之地。大雨的冲击下,背靠着树干的王敏佳清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晕了,并没有死——讽刺么,就在医院,却无人关心一个人的死活。看着“活过来"的王敏佳,陈鹏和王敏佳抱头痛哭。

王敏佳亲手为自己写下了“王敏佳之墓”,然后带着被毁的容颜和重生的灵魂跟陈鹏回到了陈鹏的老家。陈鹏说,他是在战争年代被这个村子里的人收养的,那会儿他只有一岁多。那时有个叔叔会往村子里扔食物,大家叫他“晃晃叔叔”。多亏晃晃叔叔,他才能活下来。

在昆明的这个小村落,王敏佳过上了简单的日子。在那个简陋的老屋里,两人有一段深情而虐心的告白:

王敏佳讲述自己的害怕,说觉得闭上眼睛就觉得自己在往下掉,下面很黑,一直往下掉。

陈鹏说: “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个托住你的人。”

“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在往下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不让我托住你。”

陈鹏还说:“(在边疆工作的日子)我可能不会给你写信,但我还是会写,等我回来了,一起拿给你,那个时候你再看。

我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这段告白如果单独来看,矫情么?矫情。可是在影片的前情陈述下,这段告白是那么自然而又真挚,让人感动万分。真正的爱情,多么美好!这也呼应了之前陈鹏呵护印章的细节——无论你怎么被人践踏,你都是我珍爱万分的宝。后来陈鹏寄回的雪花膏等护肤品也让人印象深刻。王敏佳会在睡前取下遮住脸的围巾,洗脸,然后涂抹、护肤,再把围巾戴好。她的枕边,放着陈鹏寄回的护肤品,以及亲手做的木头小花。在这些带着陈鹏一颗真心的小物件的陪伴下,王敏佳重拾了对人生的信心。

去边疆之前,陈鹏回了一次北京。在王敏佳的墓前,他痛斥当初为了前程不管不顾好友的李想。李想哭着辩解“但她捏造了与毛主席合影的事实,后来我想帮她也帮不了了。”陈鹏一拳过去:“你怪她没有对你真实,但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勇气了吗?!”并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一点吧。”这两句话,振聋发聩。而曾经的好兄弟,也在此地正式分道扬镳。

原子弹爆炸成功,陈鹏坐火车回到了家乡。在火车上因为被邻座不小心洒出的水弄湿了帽子,陈鹏取下帽子时帽子里那一缕头发,让人动容——这就是核研究的代价。回到家乡后发现,村子已经空了。

镜头一转,戴着围巾遮住脸的王敏佳沿着铁路踏上了寻找陈鹏的道路。她说:陈鹏,你曾说你是托住我的那个人。在往后的人生中,在我生命结束之前,我一定要找到你,我想照顾你。

故事二至此结束,不知道王敏佳最好找到陈鹏没有。但我觉得,陈鹏对王敏佳不变的初心,以及他水晶一般的爱,才让王敏佳得以重生。两个相爱的人,在有生之年能确认了彼此的真心,已经无憾了。那些经历过的苦难,是他俩爱情的推动者,也是最佳见证。

3、1938年 富家子以身殉国

帅气的沈光耀

沈光耀正脸一出,那阳光帅气的脸庞便镇住了前一秒还在bb的女同学。当然也包括观影的我。(王力宏真的好帅啊!)

沈光耀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迁至云南,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所以这段故事,准确来说是发生在西南联合大学。

沈光耀是一名富家子,也是一名在同学眼里“什么都能干好”的好学生。在求学期间,看到日军疯狂袭击全国各大城市,造成死伤无数,他的爱国之情被深深激发。在空军招募那天,沈光耀陪着同学兼好友郭氏兄弟去参加招募。郭氏兄弟在旋转测试中失败了。当军官问道:下一个是谁?无人响应。军官说:“你们在怕什么?怕上来后又失败了丢人?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勇气、正义和同情!”在这段话的刺激下,沈光耀上了台,并且顺利地完成了测试。军官问,学过武?他答,一点点。

原以为就这般顺利地成为了一名空军,没想到在发回家书后惹病了父亲,招来了母亲。沈光耀的母亲带着管家和佣人不远万里地来到学校,规劝沈光耀参军。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沈母的话,真是句句戳心。在那个年代,能够说出“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的母亲,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可以看出,沈光耀的家庭给予了充分的底气去过人们能想到的任何一种美好生活——殷实的家境给了他享受乐趣的足够物质条件,而他父母的心胸给予了他成为他自己的精神力量。

在这样的家庭中培养出的孩子,也是礼貌谦和,孝顺体贴的。沈母到来之前,沈光耀和郭氏兄弟以及和妈妈在校园叫卖餐点的小弟弟一起在树林里抓青蛇。当时我以为就是他们闹着玩儿,显示青春活力及课余活动,直到沈光耀将一瓶蛇胆交与管家请他带给父亲时,我才知道原来沈光耀是因为听说青蛇的蛇胆可以治疗眼病,所以才特意去捉蛇取蛇胆的。

这样孝顺的儿子,面对母亲的规劝和眼泪,自然是从了。

但,火虽然暂时灭了,火苗却并没有熄。缺的,只是那一阵风。

很快,风来了。

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越来越猖狂。偏远的昆明小山村也常常有敌机飞过,而只要有敌机飞过,防空警报就会响起。因为频率太高,导致大家都对防空警报有些麻木了。

这天,防空警报又拉响了。在大家都往防空洞赶的时候,属于“麻木者”的沈光耀还慢悠悠地在食堂里煮莲子枸杞茶,而且还不打算跑。因为“敌机飞到昆明的时间很少”。比他晚一步来煮茶的吴教授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笑着劝他躲一躲,他说“你先走吧。”吴教授答:“哪有学生还没走,老师就先走的道理。”两人笑笑,一起离开了。事实证明,吴老师救了沈光耀的命。因为那一次,敌机不仅飞到了昆明,还进行了大量的袭击。

师生在防空洞里坚持教、学的场景,真是让人动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一代一代的师者与学者的传承、发扬、应用、发展而得来。向他们致敬!

那场空袭过后,山河满目疮痍,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昔日一起捉蛇的小弟弟不幸遇难,卖餐点的母亲趴在儿子身上哭喊的场景,让人心碎。路边有叫着妈妈的小朋友,那么孤单无助……这一切沈光耀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恨在心里……

风来了。火焰又升腾起来。沈光耀背着家人,参了军。

他不惧队友们对于他是富家子的嘲讽和欺负,努力训练,也以自己的方式在散播大爱的种子——每次飞行训练结束,沈光耀都会离开队伍单独飞到一个流浪儿童聚集的小村落,从空中投下他从训练基地中偷带出的食物。每次看到飞机飞来,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就会飞奔出来——其有一个一岁多的没有衣服穿的小男孩就被大一点的哥哥裹一层布抱着出来——然后对着天空大喊:晃晃!晃晃!空中的飞机会晃动几下,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这些孤儿们最大的快乐除了跟着那个双腿残疾的外国传教士唱歌,就是看到“晃晃叔叔”到来了。这种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的给予和接受,无异于上帝给予生命的一道光芒——对孩子们、对沈光耀而言,都是。

长期离队孤军返回,沈光耀的行为被军官发现了。当被惩罚并问责“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很危险,而且,你每次都走同样的路线,没有想过很容易被发现吗?”的时候,沈光耀看着军官的眼镜,坚定地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勇气、正义和同情。”军官听着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想必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他只说了几个字“再做50下(俯卧撑)!”

但从第二天开始,“晃晃”不再孤单,因为他的身后,是好多的“晃晃”。那些曾经嘲笑过他是富家子并瞧不上他的队友们,都纷纷变身成为为孩子们空投食物的“晃晃叔叔”。那一刻,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腾起来。

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沈光耀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他们发挥出了自身的最佳实力。无奈敌我实力悬殊太大,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包括那个在起飞之前跟沈光耀说“这一仗打完,我就回家看我妈”的战友。

在蓝天之上,沈光耀与敌机周旋、躲避、攻击,直到自己中弹,而燃油也将耗尽。在战机往下坠时,沈光耀看到了海面上不断向空中发射炮弹的战舰(射杀了很多弃机用降落伞降落的战友——在之前训练时,军官又教导他们,真正的好空军,是要懂得保护自己,在必要的时刻学会弃机的士兵),他看着乘着降落伞缓缓往下飘的战友,下了一个决定——他冲战友笑了笑,然后嘟囔着“妈妈,对不住”,然后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战舰……

那句“妈妈,对不住”,让我泪如雨下。沈母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我想当她在翻看儿子的笔记本时,内心一定是骄傲的。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勇气、正义和同情。”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勇气、正义和同情。”

沈光耀,他做到了。

4、1923年  吴岭澜弃理从文

什么是真实?

清华校园里,成绩榜开始张贴。

国文与英文,吴岭澜都以满分位居榜首,但物理,却不在列(不及格)。这是妥妥的偏科啊。

因为物理成绩的难看,吴岭澜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很快,梅老师(当时的教务长,后来的梅贻琦校长)找他谈话:“你读书为何?”吴岭澜懵懂地说“只知读书是对的。”梅老师又问“你英文国文都是满分,物理却不列,为何选实科而不选文科?”吴回答“好的学生都念实科”,而且“只觉得实科更有用些。”

哈,这样的迷茫,这样的随大流,是不是很熟悉?

梅老师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吴岭澜瞪着一双大眼睛,茫然地问:什么是真实?

梅老师答:“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太喜欢梅老师这两段话了。这也是本片的点睛之处吧。

谈话结束后,当吴岭澜独自站在长廊,看着在皑皑白雪中演奏小提琴的同学们;当他在文科教室外,看着学生们和老师的互动状态;当他在图书馆,看到同学们为话剧做准备时的那些调侃嬉笑……一心想念实科的吴岭澜当时想必也受到了心灵上的冲击,虽然百般不愿意,但他还是听进去了,在思考、回味老师的话。

真正让吴岭澜下定决心转文科的,是泰戈尔在图书馆的演讲。泰戈尔在台上讲着“真实的力量”,旁边站着包括梅老师、徐志摩、林徽因等在内的大师们。吴岭澜从这些大家的身上,看到了他想要的那种自信和笃定。

当吴岭澜听见泰戈尔说“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他望向梅老师,这时梅老师与他眼神交流,轻点下颚,吴岭澜也浅笑点头。这一刻,他懂了。

这个选择,让吴岭澜后来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并在抗战的日子里,在战火纷飞的防空洞外与学生们——沈光耀便在其中——分享道: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雁江,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

“哪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故事讲完了。这4段故事也串了起来:

梅老师对吴岭澜的引导让他成为了影响沈光耀的重要老师——

沈光耀的“真心、勇气、正义和同情”让陈鹏活了下来——

王敏佳的“死亡”和陈鹏的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一点吧”让李想学会了要问心无愧,珍惜身边人——

而李想的无私救了张果果父母的命,也才有了张果果的故事。


影片的最后,是张果果在四胞胎房间的窗户上涂鸦。四胞胎静静地躺在各自的摇篮里,享受着窗外落进来的阳光和“干爹”温柔的爱。

就用张果果在涂鸦过程中的独白作为结尾吧——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