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226)
【原书卷十五·八】
今动以“苜宿”、“广文”称校官。余按非也。唐开元中,东宫官僚清淡,薛令之为左庶子,以诗自悼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上阑干。”盖是东宫詹事等官,非今之学博也。说见朱林洪《山家清供》。杜诗曰:“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按《唐书》:“明皇爱郑虔之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之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始就职。”是“广文”者,乃明皇为虔特设之馆,非今之学官也。
苜宿,即苜蓿,音mù xu,亦作“目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名“草头”)。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苜宿,据《康熙字典》:“蓿,《唐韵》息逐切,音肃。苜蓿,见苜字注。《汉书》作宿。”“苜,《唐韵》《集韵》莫六切《正韵》莫卜切,丛音牧。《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牧牛马也。《史记·大宛列传》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肥饶地。《西京杂记》苜蓿,一名怀风,时人谓之光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述异记》张骞苜蓿,今在洛中。《韩愈诗》萄苜从大漠。《汉书》作目宿。”《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罽宾地平,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檀、櫰、梓、竹、漆。”有成语“苜蓿盘空”,意思是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广文,音guǎng wén,古代官学中教职,明清时儒学教官的别称。唐玄宗时,在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生中修进士业者,当时被看作清苦闲散的教职。明清两代之儒学教官,处境与广文馆博士相似,因亦用作别称。
校官,音xiào guān,即校事。释义:1、古代的学官。掌管学校的官员。《汉书·韩延寿传》:“延寿於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聚礼。”颜师古注:“校亦学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适南乐魏广微者,亦忠贤之假子也,以大学士掌贡举,而公为其下校官。”2、汉代指地方学校。《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后汉书·循吏传·任延》:“又造立校官,自掾史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隶释·汉费凤别碑》宋·洪适释:“费氏父子三碑,并列於吴兴校官之壁。”
余按非也,意思是“我考证后认为是错的。”“按”字在此的意思:考察、考验。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按诛五人。”又如:按杀(查实处死);按讨(查验究治)。
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3年12月—741年12月,共计29年。
东宫,音dōng gōng,释义:1、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 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唐·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来欢侍阻,正字在东宫。”清·李渔《玉搔头·收奸》:“朱彬冒姓称儿,有窥伺东宫之想。”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大夫东宫得臣。
薛令之(683—756),字君珍,号明月。福建长溪县(今福安)人。唐神龙二年(706)进士。开元间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归乡后迁居厦门岛洪济山北,所居处因而得名薛岭。薛令之以诗文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行世。在厦门期间,曾倡修同安东岳庙。厦门岛下张社(今禾山镇下忠村)旧有薛令之墓,墓碑碑文为“唐侍御薛公墓”。薛令之与同时期的陈僖同为厦门岛最早的开拓者,后人有“桃李薛公园”之赞誉。
左庶子,詹事府左春坊之主官。汉以后为太子侍从官之一种,南北朝时称中庶子,唐以后于太子官署中设左右春坊,以左右庶子分隶之,以比侍中,中书令。自此相沿,至清代犹用以备翰林官之迁转。清末始废。该职位职闲事简,其官多选用儒臣。宋朝东宫官常阙,或以他官兼任,或唯食俸禄而无职司,其府形同虚设。
自悼,意思是自己安慰自己。本条诗话所引薛令之的诗句,诗名即《自悼》。原文: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团团,音tuán tuán,释义:1、圆貌。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南朝·宋·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2、引申为肥胖。唐·欧阳询《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2、指圆月。宋·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要此清团团。”宋·孔平仲《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还有其他释义,不一一摘引。
詹事,音zhān shì,古代官名。詹,古时碑志亦作“瞻”。《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詹,给也。”詹事即给事、执事。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秦始置,西汉相沿,皇后之官属及太子之官属均有詹事。东汉废。魏晋复置,历代相沿,为太子官属之长。辽金置詹事院,元亦置詹事院,或名储政院、储庆使司,变革不定。明清皆置詹事府,设詹事及少詹事,为三、四品官,其下有左、右春坊及司经局等。由于清代不设太子,詹事职务实际上只是预备翰林官的升迁周转之处,并无具体职责。清末废。
学博,音xué bó,古代学官的泛称。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梦》:“苏州蒋古愚学博,秉铎颍上,督课诸子甚严。”
朱林洪,即林洪(生卒年不详),字龙发,号可山。泉州晋江(今福建石狮)人。南宋文人、美食家。宋高宗绍兴年间(1137—1162)中进士。善诗文书画,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和《山家清事》一卷,收录以山野食材为主料的菜品,记其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又著有《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按,原书刊印错误,将“宋”字误刻为“朱”,目前诸版本均未能纠正。
《山家清供》,南宋·林洪撰写的闽食谱。二卷,102节。另,附“茶供”、“新丰酒法”二节。全书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
杜诗,指杜甫创作的诗。该诗题目《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衮衮,音gǔn gǔn,此处为相继不绝之意。唐·杜甫《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宋·秦观《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金·辛愿《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金门。”
华省,音huá shěng,意思是指高贵显要者的官署。晋·潘岳《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唐·白行简《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华省春霜曙,楼阴植小松。”清·吴伟业《送沈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云间学士推二沈,布衣召见登华省。”按:杜甫原诗作“诸公衮衮登台省”,台省,音tái shěng,意思是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南北朝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台省”之称仍然沿用未变。
唐书,音táng shū,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书》泛指记录唐代历史的纪传体正史,有《新唐书》、《旧唐书》两种。五代时期,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编纂了一部《唐书》,至宋代,欧阳修、宋祁等又编纂唐代史书,亦称“唐书”。为对两者加以区分,史家便将欧阳修等人所著之唐书称为《新唐书》,而将刘昫等人的著作称为《旧唐书》。本条诗话所摘内容出自《新唐书·郑虔传》。
明皇,指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于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清朝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改为元宗),葬于泰陵。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新书·郑虔传》: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日:“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
广文馆,音guǎng wén guǎn,唐、宋国子监下置机构,为唐、宋国子监下属补习性质的学校。唐玄宗天宝九年(750)于国子监置,置博士及助教,掌教国子监习进士课业的生徒,不久即废。宪宗元和初,西京广文馆定生员六十人,东都广文馆为十人。宋代亦设广文馆,凡试国子监者,须先补中广文馆生,乃得以牒求试。绍圣元年(1094年)废罢。
博士,音bó shì,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曹司,音cáo sī,释义:1、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唐·白居易《喜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诗:“无复篇章传道路,空留风月在曹司。”《太平广记》卷三八〇引唐·谷神子《博异志·郑洁》:“至一城郭,引入见一官人,似曹官之辈,又领入曹司,聆读元追之由。”2、吏目。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到来日急煎煎的娘亲插状论,怎禁他恶噷噷的曹司责罪紧。”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赤紧的官长又廉,曹司又拗,我便是好令史,怎禁他三徧家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