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理论,现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60a671955f295309.jpg)
平衡都是不稳定的,很容易被自身或者外界的变化打破。
打破平衡的有时并非什么大动静,一阵轻轻拂过的微风,或者随风飘落的一根羽毛。
也许是时间长了认为一切都已经走上了轨道,并且已经稳定,不需要为什么事特别费心了,或许本来就不喜欢也不擅长工厂管理,又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复一日的日常,总之,国建渐渐变得“悠闲”起来了。管理工作都交给了几位他信得过,或者说不得不信得过的人。他自己在单位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不是专业书籍,而是文学和哲学的读物,书里有他喜欢的世界。
理论上,一个规范的生产企业,只要工艺和操作规程制定合理且物料供应渠道比较稳定,如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法进行操作,的确是不太容易出什么闪失的。这样的良性状况下下国建做什么,甚至去不去厂部对生产和质量控制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很多也只在理论上成立。实际生产中哪有那么多一成不变。除了人本身受身体状况和情绪影响不可能每天都保持相同的竞技状态外,还有很多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气温和天气的干湿度。当时我们的生产并非在净化层流的密闭环境,而是四面都与车间外直接相通的,为了保证空气流通,为了车间没那么阴暗潮湿,我们是没有关闭窗户的,因此室外的温湿度直接影响操作间的温湿度。
环境影响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采购的物料每批可能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甚至不同等级,这也使得哪怕最严格地遵守执行操作规程,实际生产也无法像理论上那么稳定,那么一成不变。这也是国家决心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从采购到销售,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尽管我们质量控制不错,但还是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需要现场拍板,现场处置。这样的事情如果能够自行想办法处理,那就谈不上老周会有什么不快。他都不知道,谈何不快。但很多事厂里根本解决不了,或者说不敢拍板,于是就反馈到老周这里了。反馈给老周,不是因为他是公司大领导,而是由于他是片剂生产管理的专家,对片剂生产经验丰富。
有些的确是技术上,工艺上的问题,他会很乐意指导,不会责怪国建。但有些是工艺问题,而是管理上的问题,这时他就会不愉快,认为国建作为企业负责人应该更加多一点担当。
国建看书的悠闲也不稳定,时常会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情况破坏,不只破坏了看书的悠闲时光,心情也常常被破坏。
早安,十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