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成了一种习惯

2016-02-04  本文已影响98人  蓬莱散客

(今天的作业,是年前的最后一篇。本来我想续写《办公室的三千零一只鸭子们》,可是怎么写,都觉得写不出我那几个好姐妹的神韵,总觉得写不好对不住他们,尽管她们的一笑一颦早已深深刻入我的心底,但是有限的笔力却不能忠实的表达我的感觉。我又想写《匆匆那年》,这几天跟初中的几个老同学相认,交流,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每篇文章开了头,却都没有结尾。我想,很多感情需要时间来发酵吧,时候一到,甘醇的美酒便会酿造成功吧,我相信自己。那么这些东西暂且存着,我希望某一天,播下的种子可以发芽,最终开出绚丽的花朵。

从昨天到现在,一直跟失散了三十年的初中同学在微信群里聊天,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心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喜欢怀旧了呢?

忽然想起期慕容的那首《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读到这里,我也突然泪流满面了,青春终究远去了,我们这些七零后们,再也回不到从前。

那个时候,男生女生从来都不说话;那个时候憧憬爱情,却也只藏在心中;那个时候的心事,从来不对人讲;那个时候,我们很懂事却也很苦。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匆匆而别,却从未谋面,我们很多人都活在彼此的记忆中,熟悉着,却也陌生着,青春时节,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伤痛,尽管今天看来不值一提。

写了上面的话,本想解释一下为什么今天没能真正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写着写着,发现就写了很多字,甚至凑够了800字。但我个人认为,这依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只能是零星的心情碎片。

写文章就应该要有认真的态度,这是对文学的一种尊重。可惜,今天思绪很乱,灵感并不完整。我的作业必须要完成的,所以还是寻了故纸堆,我从前写了很多的半成品,当时都是思想没有发酵成熟,或者觉得笔力不够,现在拿出来加工一下,发现经了岁月的沉淀,倒是磨砺出了几颗珍珠。写完今天这篇文章,“写作训练营”就放假了,十几天后接着写。下面就是我从QQ空间里找出并修改的一篇小文。)

怀旧成了一种习惯

原来每到新年都想写点什么,来纪念流逝的岁月。可现在却懒得动笔,一来是平静如水的生活波澜不惊,二来是年龄的增长已淡然了很多思绪。我们的脚步依然坚定地在时光的隧道中前行,可那些充满质感的岁月,如一缕缕轻烟,在我们的指尖袅袅浮起,然后随着掠过指缝的风,流向我背影的方向,成为过往。每每这时,都想起那老式留声机里悠悠的老歌,那碟片上的划针,似乎一圈圈刻划着生命的肌肤。还有那发黄的照片,在流逝的光影中,留住我们的青葱岁月,那一页页喜与怒、爱与悲、苦辣酸甜,都被定格时间的坐标在。

蓝调还在轻柔的奏鸣,烟火明明灭灭,在悲春伤时的光景里,自己已然老去。回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要在过去、现实与未来之间咀嚼生命的味道。

有一颗异于常人的敏感的心,便如失眠者睁得大大的眼睛,总能发现暗夜里诗样的迷茫,总能放大莫名的忧伤。午夜梦回,背景总是童年生活过的农村的老屋,那长长的土炕,那立在屋子中央的柱子,那老式的缝纫机,那糊满了报纸的墙壁和顶棚,还有那只晚上回来敲窗户的老猫。。。。。。每次汗涔涔的从梦中醒来,都有一种没有了根基的绝望。是的,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去,就如卖给村里人的老屋,早已经被拆除,甚至院子的格局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所有的一切都消失得彻彻底底,连给我凭吊的痕迹都没有留下。我的祖母我的父亲,也那样凭空的消失在我的生命中!

连续好几年都没有认真的看过春晚了,记得小时候,去邻居家看那十四寸的小彩电,在现在人看来土得掉渣的三十年前的春晚,当年一直是我们最丰盛的年夜大餐。从开始到结束,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而今的丰富多彩,早就稀释掉了当年的纯粹,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人牵肠挂肚的?不是春晚越来越糟,是我们的胃口越来越刁。

这时耳边传来了那首《卷珠帘》的曲子,一个看上去干干净净也安安静静一身白衣的大男孩,就那么优雅的站在那里,像一个秀气的小姑娘,在用心演绎着那百转千回的旋律,让人的心瞬间沉静下来,是的,这个曲子让我嗅到了怀旧的味道。“卷珠帘,是为谁?”在你的青春里,你也曾这样静静的等待着谁,却又错失了谁吗?又或者等待只是一种习惯,你明明知道你等的那个人其实就是戈多?生活不需要提前写好答案,走过了,悲剧喜剧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前方有希望摇曳在彼岸!

今夜,黑暗如流水漫过窗棂,没有月光,只有我的思绪在流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