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17

读|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乔西·戴维斯)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142人  马骋

0. 引言

时间管理类的书籍有很多,读过之后对我有帮助的书有:

长期实践的方法有: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从身体效能的角度把握时间管理。指导我们如何在做事的时候把身体调节到巅峰状态。

一个人做事情消耗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体力和脑力(统称为精力)。很多时候,我们有“时间”,但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事情,依然无法达成目标。这本书的观点与《精力管理》类似,并且更明确的指导方法。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1. 关注停顿点

什么是停顿点呢?做完一件事,即将做下一件事情的时间间隙。

不建议做完一件事,马上去做新的事情。连轴转的方式实际难以达成高效的状态,因为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件事情。

推荐的做法是利用好停顿点: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这一思路与番茄工作法的强制休息有类似。

案例:

2. 管理心理能量

与体力一样,脑力的能量也会发生波动,而且更隐蔽,往往被人们忽视。

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做事情的难度与自己的心理能量水平匹配。

在行动的层面:

案例:

3. 理解你的注意力

无法长久保持注意力并不是个人的缺陷,而是大脑本身的机制。分心的附加益处在于 创造力

应对走神的方法:

4. 饮食和运动

正确的饮食策略:

5. 改善工作环境

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影响最大的噪声并不在于声音的绝对大小,意外出现、不规律出现的声音对注意力的影响最大。避免噪音的最好方法是,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关键的工作。

不同的光线对于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效应:

5. 启示

与《精力管理》的对比

《精力管理》与这本书的基本思想是类似的,但这本书更好的地方在于:

概念的转变

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分秒必争,而在于沉浸

重点不只是利用了多少时间,而是

回到文章的题目——“每天最重要的2个小时”在哪里呢?作者的思路是,要利用好一天的时间,未必需要满打满算、争分夺秒,而是在关键的工作中,利用2个小时左右的关键时段,做好关键的事情。

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达到关键的状态呢?文中的5种方法,从自身到环境,由内而外提供了一套提升效能的方法。

道法自然

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与人的自然本性违背,要求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本性,按照更高效的规则做事。这一类的方法在应用上有难度,生活是具体的,充满了冲突和起伏。很难长期照一套需要克制本性的规矩做事:

很多方法的立意是好的,但适用性不一定广,能否应用与自己的生活,终究需要自己的判断。方法可以借鉴,重在观念的改变,行为方式的调整。

本人使用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感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