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前辈们学拳时必看的拳

2018-05-05  本文已影响74人  半缘得道半缘君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愈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快欺慢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拳经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

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 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 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 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十三势歌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 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 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 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

腹松净,气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气之所至,心与意亦俱至,是为以心行气。

惟心、意、手、足,均要沉着,则气始可收敛入骨。

气能收敛入骨,而技艺日精,并能行气周流全身。

气运全身,处处需要顺逐,不可有丝毫阻滞。

明乎此变化从心,不逾矩焉。

太极拳真义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泉清水净。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八字歌

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

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心会论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气沉丹田。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吸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 于膝。浑噩一身,全体发之于毛。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

阴阳既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斤,

开合鼓荡主宰定。

四字秘诀——武禹襄

敷:覆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撤放秘诀——李亦畬修订

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曲。(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五字诀——李亦畬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 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 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 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 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 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 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 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