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之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开篇第一章就讲到郑庄公平定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克者,能做到也。故事很简单:母亲偏爱,两个儿子争家产,哥哥最后赶跑了弟弟,囚禁了母亲。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渐渐失势,这时候郑国崛起了。郑庄公做了周朝的卿士,具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条件,正雄心勃勃的谋取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弟弟和母亲却在国内阴谋叛乱,展开了一段家族纷争,最后以庄公取得胜利告终。
郑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能准确的把握对手的心理。弟弟共叔段三番两次要求庄公给封地,且地段专挑好的捡。庄公到是爽快答应了。大臣却担心,说这样对国家是危害,应该及时制止啊!庄公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换句话说,上帝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弟弟不但得寸进尺,连庄公的母亲也想尽办法的给共叔段捞好处,甚至准备篡夺王位。
其次,他能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共叔段的野心与日俱增,得到制这个险要封地后,竟然将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地区公然的划归到自己区域管辖。公子吕要求攻打共叔段,庄公忍住,说道:“不义不昵,厚将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对国家不尽义,对兄长不亲昵,土地越多,崩溃得越彻底。郑庄公已经有两次机会可以教训共叔段,却迟迟不采取任何行动,就像一只蛰伏的野兽,静静的等待时机。庄公知道共叔段集结兵马,准备偷袭国都,与太后里应外合之时。庄公认为时机到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乘(甲士600人,步卒14000多人)攻打京城,共叔段逃跑,郑庄公亲自率军攻打鄢邑,赶跑了共叔段。并且囚禁了自己的母亲,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试着分析这个事件。从一方面看,共叔段行事不够谨慎,乖张跋扈,招致灾祸。如同庄公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警戒后人做坏事,必遭恶果。但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否又有着其他人为的原因呢?如果庄公真有爱护弟弟的心意和想法,做到兄友弟恭,最终的结局相信不至于这般惨烈。细想一下,庄公才是这一切的幕后推动者。文中提到“公闻其期”,庄公早就知道了共叔段与太后约定的时间,因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出公子吕攻打共叔段,平定了这次的叛乱。那么庄公是如何得知他们的阴谋的?极有可能两个原因:第一,在共叔段和太后身边有庄公安插了卧底;第二,叛乱者中有了倒戈的人。
文章开头,提到庄公的父亲武公在世时,他的母亲姜氏就有了让共叔段取而代之太子之位,武公没有答应,就此作罢。姜氏生庄公时难产 ,姜氏就极其讨厌庄公,给他取名寤生(意为倒着生)。姜氏一心维护自己的小儿子,帮着他一起出谋划策,一心想扶持他登上王位。由此可见,庄公和母亲、弟弟之间的感情一直不好,积怨由来已深。庄公不是糊涂蛋,一眼便看得出来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庄公一直放纵共叔段和姜氏,让他们把自己当软蛋看,才有了后面事情的演变。后世的史家对庄公的所作所为在这里就有了诟病,认为庄公疏于管教,处心积虑让自己的弟弟走上犯罪的道路。
庄公时,时郑国进入了一个强盛的时期,是当时的中原霸主。庄公时期,还发生了一件事,郑国与周交换质子的事件。众所周知,周平王东迁以后,周朝的影响势力急剧下降,郑国正是在此时崛起。庄公能在群雄中争得这个霸主的地位,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像个“老妈子”一样,对弟弟谆谆教诲。换一个角度思考,庄公的“放纵”是否也在给共叔段一个机会?一些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书指出,很多问题的本身,都出在自己。所有行为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内心所决定的。共叔段的结局无疑也是他自己内心的一个映射。
庄公虽有被诟病的地方,但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共叔段自身。佛家也常言,善恶到头终有报,应云如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很精彩的预言和总结,后人自当勉励,常思“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