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外脑内容品牌营销品牌定位战略

品牌初期,我建议你做公关不做广告。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5人  智远同学

导读:

公关是什么?如果没有做过品牌公关这个行业的人一定会说,公关是搞关系的,酒吧那种到处喝,到处陪酒的,其实不是,如果你接触品牌这个行业,你就会了解,公关的“职能”就好比“打王者荣耀的辅助”一样不可缺少。

公关在品牌层面,就是最便宜的广告。为什么这么说呢?品牌公关或者创始人公关只需要讲好故事,做好演讲,自然会有媒体跟着报道。广告还需要找专业的广告公司,写文案,搞创意,制作广告,拍TVC等,广告投资太大,耗时费力,相比之下,广告确实没有公关便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案例:

<OFO>

摩拜和ofo近几年打的火热,在广告投放上ofo可是一点都不含糊,从明星造势到冠名卫视,广告费花了几千万,尽管如此,还是没能将摩拜远远甩到身后。

摩拜是最早的共享单车,在用户和信誉上做的都不错,摩拜将精力都放到了公关上,摩拜的CEO胡玮炜表示: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

试问:谁会拒绝一个做公益的人?胡玮炜还说:骑摩拜的人更文艺,也更支持公益。想必这样的话谁听了都会选择摩拜吧,毕竟,大家都年轻过,都曾有过情怀和梦想。

不仅如此,在单车的设计上ofo也比不上摩拜,毕竟一台摩拜单车的造价要好几千大洋,毕竟ofo除了“黄”之外,和普通的自行车并没有什么区别。

<二.超级课程表余文佳>

2014年,有个小伙子,在节目中火了一把,90后霸道总裁余佳文因《青年中国说》迅速走红,一年后在央视节目中又火了一把,原因是与中国企业家、投资人周鸿祎在节目中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

因此,引起很多网友的不满,大家纷纷站队周鸿祎,觉得他教训的对,余佳文太无礼太狂妄了。面对网友的谩骂和指责,余佳文的回应一直都是淡淡的,丝毫没有要道歉的迹象,甚至还发文《90后高调创业就该死吗》。

但是,无论在节目中还是网络上吵的多火热,大家不知道的是:周鸿祎是余佳文的投资人,这么做有很大的嫌疑是在炒作。

大家仔细想想,余佳文的超级课程表APP的下载量是不是增加了许多。这样上一档节目引发一个话题能用多少预算?

虽然是负面的话题,但是下载量确实增加了不少,相比之下公关推广似乎更省时省力,效果更好,这样的事情一旦炒作起来,自然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说话。

<三.快看陈安妮>

90后漫画家陈安妮在南开主楼小礼堂讲述了她的1%的生活。这个从小喜欢画画的女孩有一个漫画家的梦,但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她朝着1%的希望,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前进,直到大二的时候她发表的漫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开始拥有了粉丝,并且在不断增加。

后来,她想到了创业,有人说:你成功的机率只有1%。她便朝着这1%的希望,顶着大家不看好的目光努力前行。最后,她成功了。她说:我相信,只有过百分之一的生活,你才能真正领先在别人前面。

她在微博发布的《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短短十几个小时就获得了33万的转发、27万点赞和7万评论,她的“1%的生活”打动了很多人。与此同时,她的快看漫画APP下载量也逐渐增加。

一条微博,一次演讲,她在公关中做到了推广,很多网友表示:《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是年度最走心的新媒体“广告”了。

<四.聊天宝&多闪&马桶MT>

做互联网的,想必很多的从业者都知道,在2018年的下半年,抖音,锤子手机的老罗,原来快播的王欣分别出了三款软件,就是聊天宝,多闪,马桶MT,在这些软件内测之后,为什么要做一场发布会呢?因为公关的力量是强大的,一场发布会,请一些头部的KOL,做一些内容,以及发布会现场人员的参与,拍照发朋友圈,都是传播的方式,也能给平台带来巨大流量。

公关做好了,广告费都省了。第二个案例相对来说有些极端,毕竟大家想要看到的还是正能量的东西,对这样的公关事件的关注只是一时的,大家只是一时的好奇,用户的留存一般不会很好。

无论公关还是广告,基本都是围绕品牌为基础,可能短时的目的不一样,比如,需要的是品牌的曝光,广告需要的是品牌的转化等。当然,打公关,还是打广告,需要根据品牌的不同阶段,市场的不同需求而定。

不过说到底,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乖乖地做广告吧,做公关要把握好时机才有可能进入到大众的视线。网友们的个性和想法各有千秋,爱好也是多种多样,不可能全部满足。公关是最便宜的广告,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在没有把握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做广告比较安全。如若有一点差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技巧,成为互联网营销,品牌策划专家,和媒体KOL进行分享交流,欢迎加入智远的「品牌外脑」社群,这里有很多案例,和实战经验的分享,情报站用于知识沉淀,不定期的线上线下进行专家分享,案例拆解。

关于「品牌外脑」

品牌研究(主定位:品牌 公关 营销 社交电商 )行业社群,社群链接媒体,营销策划,市场从业人员,有专门的微信社群,知识星球用于知识沉淀,平时大家会不定期分享自己从业经验,也会有不定期话题探讨,比如:社交电商,用户增长,品牌,未来会有更多权益,比如线下活动等。再小的个体,都需要组织,等你加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