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喜欢/热爱倾向 & 3 讨厌/憎恨倾向
源自《穷查理宝典》第四章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知识图谱
读书会RIA规则
R:书中的一段原文:
I: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些信息:
A1:自己过往的经历:
A2:如何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RIA智慧输出
Chris
R 喜欢:人有一种先天倾向,相信他们喜欢的人;
讨厌:避免和他们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以及否定他们。
I: 好恶起心,境随心转。
A1: 离妄念出红尘
A2: 与妄念共生,善用凡人之本性,搭建世界观,造人设,衍社群生态
杜仲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产生的化反需要度来平衡
A1:公司方面用人耍疑,疑人要用,不以喜爰的人来做判断标准,是制度要疑人,以市场认同和社会认同为准绳。工作方面就事论事,就事办事,不将个人喜好帶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A2: 喜、爱的人;对事不对人
丘东海
R 说到激励机制的威力,在所有案例中,我最欣赏的是联邦快递的案例。
I 正如吕大哥所言,一个公司是否优秀,有一个最重要的标识之一就是有没有一套优良的激励方案。
A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分层,分级进行激励。
首先要明确的是,激励为什么?是提升工作效率,是降低管理成本,是沟通赋能的增加,是执行的到位,因此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人,要执行不同的激励方法。
A FEDEX的员工,是最低层级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早点干完活,回家睡觉。重点是2个,完成工作,早点回家。制度是:班次OR工时。工时不好用,那就班次。很好理解。
中国的工人,执行层,更加灵活。什么对自己有利,就按照什么来。班次价格高,按照班次,工时能赚钱,按照工时。你不要和他讲什么价值观,什么理想信念。你就问他,你的
选择是什么?亏了别找后账。
然后,给他质量标准,良品率,完成的时间截止,正确操作方法,现成的例子,反馈形式。你就睡觉吧。
你要提前收取他的押金,或者把工钱的40%扣下来。这才是关键因素。他什么都按照你的做。
给他胡萝卜,也要给他大棒子。双管齐下。
管理层,你以为他是省油的灯吗?才不是。
他根本没有100%的意愿来配合你完成。因此,收取他的押金是必然的选择。但我的激励是,我会让你赚钱,如果你有能力做事。分配,完全按照我的规则走。不按规则,你走开。
尽量采用外包的第三方,降低管理和沟通成本。就做自己的核心价值。公司内部资源第三方化,同时,第三方资源作为U盘,随时插入。
我们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1个危机:你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但你要走开,却没有那么容易。
为什么?你在我这做的时候,有什么小动作,我都会记录下来。好的也记录,坏的也记录。有等级之分,有黑名单之实。并且公布到网络中。让社会的舆论来给你评价,给你点赞或踩。
你是以你的信用和名誉,在为自己的生命书写历史,而不是我给你做倾向性评价。即便是社会的评价,也是按照量化的方式:给你点赞的可能性为30%,50%,80%,而不是直接点赞。
社会要看到你的管理吗?才懒得理你。社会要看到狗血剧,谁和谁咬,对撕。我们就要把这些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热闹,中国人爱看。美国人同样爱看。你按照规则处理,他按照对错处理,出发点不同,但高下立判。
因此,吕大哥说的,好的激励方案,是老板省心,基础员工开心,管理层专注运营的好东西。
HK人说话,钱到位了,什么管理都到位。中国的管理,就是钱不到位。钱到位,不是给出高于市场的水平,而是激励规则高于市场的水平,但符合人性的水平。
董永华
R:书中的一段原文
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喜欢/热爱这个心理倾向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非商业性的事件中大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任其自然发挥,而对于商业性的情况则需要区别对待
A1:在恋爱中或者仇恨中,当局的人会不自觉地陷入这两种心理倾向中,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心理倾向的典型说法。在谈恋爱过程中,就算恋爱对象有很多不是,例如迟到、有违公共道德等行为,都会不自觉地接受甚至觉得还挺好。
A2:在生活工作中要真实理解这些心理倾向的人和事,在做决策的时候要客观去评价相关的环境,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当自身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也需要有清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尽量避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和决策。
I:喜欢/热爱这个心理倾向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非商业性的事件中大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任其自然发挥,而对于商业性的情况则需要区别对待
A1:在非商业性的情况下,让“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让世界更美好事情,大可以让其发扬光大的,越多越好;
A2:在商业领域,就需要区别对待,有了一个new idea,一遍都会自以为是great idea,越想越觉得美好,伟大,其实就是倾向的反应,需要在头脑发热之后,冷静一下,三思而行,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修改完善
朱良玉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I:有点类似晕轮效应,从认知角度讲,是以偏概全。因为自己的喜欢和讨厌而放大原来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事实的扭曲。
A1:工作的缘故,经常面试候选人,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需要克服这种喜欢/讨厌的认知偏差,通过量化的评估表和行为面试法这2个客观的工具,去帮助自己理性地对候选人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A2:在认识新朋友的时候,最怕就是我以为我已经了解了别人,于是很快给别人贴上标签。要注意克服这种喜欢/讨厌倾向,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
同时,我也可以利用这种喜欢/热爱倾向,在工作中多关注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吝啬我的欣赏和赞美。用同理心去关心同事、朋友,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而不是只关注自己,因为人都需要被关爱。
李+程@内推网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 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 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我理解的这个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呢又是极具人性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 这个人之前做过什么 对自己有益(比如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大家喜欢相信),然后我会带着喜欢,包括最终是热爱。然后最后会变成一个疯狂的,相信他的一切这样的行为。我理解的这是热爱,或者是喜欢的源头!
当然,这种行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或者从另外一种的话是否是人性,懒惰的行为,我因为喜欢或者是热爱,我相信了,我就不愿去理性的去思考。
但这种会有一个问题,这其实是反人性的,因为会被别人认为我不相信他。这样的人会非常的独立。
但这种热爱和喜欢也有它好的一面,当我们具有理性的热爱和理性的喜欢,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会有意义,而如果我们变成一种感性的喜欢,或者感性的热爱就会有的问题。
比如说马斯克,他真的热爱太空的事业。它本身是一种理性的,他认为通过理性这种方式是可以得到,结果就会激励着他继续往前行。
A1:我们当一件事情受益过后,我们就会比较热爱或者喜欢上,包括芒格的这本书。
自己因为相信一个人,对包括热爱他的可能说的每一句话,那么都会去觉得是对的。但这个就有问题。
我们不应该去,热爱这个人,或者喜欢这个人,我们应该喜欢和热爱是他所做的这个事儿,我们用这个事儿来喜感染自己。
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准确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可不会被利用。。
因为在希特勒时代,大家都热爱和喜欢希特勒,后来又进而发生了一些更疯狂的事情.
A2:我们要很好的利用热爱和喜欢这种人性的本能。
这种本来的基础上,要加入我们的理性的思维,用这种理性的思维去帮助我们正确的热爱和喜欢。
真正让我们确实是达到我们“相信并看见”。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热爱,我们认为他一定会怎样,后来通过理性的努力,这个世界真正实现了。
世界还是需要一些 热爱和喜欢的,毕竟我们是人,发挥好热爱的优势,倡导 多一些理性热爱,而非感性热爱;
熊校军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I:查理是让我们反过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工具,热爱的时候会忽略到别人的缺点,讨厌的时候会忽略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来对待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用这两个工具来掌握的时候,一定要停下脚步来思考。
A1:我们公司经常有那些客户不满意的来公司来解决问题,我们的员工每当听说哪个客户要来公司的时候就很紧张,总认为是来找茬的,然而有时候我接触和沟通以后,反而认为这些不满意的客户,从他身上更能感觉到我们的短处和不足的地方,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成长和发展,真正从讨厌的人身上能够学到更好的东西。
A2:中国古语不以好恶来评价一个人,用事实用理性,有时候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能去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和理解,我觉得交流沟通是人最好的工具,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量去思考,可能会让我们的事情更容易解决,更容易快速的成长!
刘滨
R: 喜欢/热爱会引发倾慕,反之亦然。倾慕也会引发起并且强化喜欢/热爱倾向。这种“反馈模式”一旦形成,通常会造成极端的后果,有时候会促使人们为了帮助自己心爱的人而不惜故意自我毁灭。
I: 一旦喜欢/热爱发展成极端就会让人失去理智,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做出疯狂的举动。
A 1:回想当年玩网络游戏是那么热爱,投入了大量的的精力,甚至和父母吵架,浪费了大好青春。那时脑子里都是游戏里的画面,根本不会去考虑美好的事物另一面是既浪费时间又伤害身体。
A2:不管遇到喜欢的/讨厌的人或事都要理性的去看待,优秀的人也会有缺点不能盲目追随,讨厌的人也会有优点,应当学习,保持理性,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
慧眼蕙雨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I:专注于好感或者偏好,自然回避讨厌或仇恨,是人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天性。这2种意识导向,都使得对事物的观察和解析,仅仅停留在自我预先设定的角度和层面,忘却”世界上没有一个相同的鸡蛋”和事物是动态的客观事实。于是,导致结论的局限或者偏离真实性。
A1:我一直认为和有才华的团队或者合作伙伴,或者曾经成功的人一起可以成事。对于某些小小的行为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非常惨痛。经过1年的摸索,我发现真正可以一起合作的首要条件,是在3个维度认知相同: 1) 人文价值;2) 学习的价值; 3) 生命的价值。当这3个维度契合(不是相同),格局,能力,利益等等就自然和谐了。现在,我开始找到方向了。
A2:我把对事情和对人的标签,不再轻易出手,更愿意通过事实或者实际的参与,为选择或者结论做支持。同时,在重要决定时,我也不再立刻反驳不同意见或者肯定和自己相同的意见。而是正向反向询问沟通支持其建议的原因。然后转到第三者角度。这个练习刚刚起步,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李伊疆@珍信资本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 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 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事和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好分辨,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因为一个人所喜欢的东西或事物而去喜欢他从事的事情,在热恋期间的恋人,以及粉丝经济下的广告效应等等,但不同的年龄阶段这种效应会有显著的差异。
A1:前期帮过几家中小企业做过股权激励方案落地,发现员工之间的认知差异很大,很难有一套方案对企业都适用,但核心要抓住人性,否则总是事倍功半。
A2:做好投行服务要了解人性、洞悉人性。人和事之间多数情况下相互黏连又互为影响,在一家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认知差异又客观存在,通过一个共同利益纽带链接大家,又有人性化的设计,让参与者由抵触向认同、相互成就去转变,是我们投行工作细化和提升的重点。
吴旭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 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 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具备思考能力,而与机器精确计算的区别在于拥有情感。我们都会去选择优秀的人作为对标对象,也会把优秀作为择偶的标准。由于这种自我设定的意识偏向导向,往往会让我们忽略其他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对人、事物的理解偏离也局限了自己的视野。
A1: 有句话叫做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生活如是,工作如是。平时工作中看到很多同事喜欢用书上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依靠榜样的经验来为自己指明前进的道路,这看起来没有问题,有理有据可寻。但是那些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环境的差异、人的差异、资源差异会造成结果的差异。
A2: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体系成功告诉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中国行不通。我们尊重工作中行业中的前辈,但更要遵循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每个人对对事物的感知与认知是不一样的,根据工作中具体发生的情况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站在巨人的肩上不断的实践自己的经验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服务自我与工作。
Henick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I:喜欢和讨厌都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A1:在出差去医院前都需要与科室主任或者信息科科长沟通情况。当听到不和善的声音时会主观的将其定义为不好相与有官架之人,到医院后会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在最后项目验收时再行沟通,往往会影响项目进度。
A2:我认为不论是处理日常事物还是在处理商业事物都应该尽量避免个人喜恶心理,不要让情绪影响对事物的理性判断。
sunny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I:如果一个人喜欢/热爱一个人或物,那就会产生心理偏向,甚至忽略其缺点。如果一个人讨厌/憎恨一个人或物,那也会产生心理偏向,会否定其优点甚至全部。
A1:如果自己特别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的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偏向,甚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或观点进行辩护。当自己不喜欢某些东西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一两点缺陷而否定整件物品,就像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样,因为某一个功能或花样不喜欢,就对整个商品不喜欢了。
A2:无论在管理和商品环境中,这个因素都非常关键,比如要提拔和重用有能力的人(而不只是关系好的人),当然这会有一点难度。在互联网商业环境中,当你的产品或服务不足够好的时候,就去进行大量推广,追求用户数,那只会获得一大帮讨厌你的用户,其结果可想而知了,但这种现象在商业社会中比比皆是,有一句话叫做“生于拉新,死于留存!”。
张军师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喜欢热爱倾向,会产生心理偏向。
A1:喜欢热爱倾向往往因为了解多,认可多些,在选择是会有倾向。普遍存在,有可以理解。比如,人与人交往也是追求匹配,门当户对。一个乞丐,很难接触到马云。
A2:喜欢热爱倾向在工作生活太普遍,也是现实,只是提醒我们,在选择时多客观出发,从本愿出发,不要让喜欢热爱左右。
吕江@金马扬名
R:喜欢/热爱和倾慕交织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往往在许多和男女情感无关的领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例如,一个天生热爱值得敬仰的人和思想的人在生活中拥有巨大的优势。巴菲特和我自己在这方面就很幸运,有时候让我们受益的是相同的人或者思想。有一个人对我们两人都起到激励作用,他就是沃伦的叔叔,弗雷德·巴菲特。他在杂货店有干不完的活,但干活的时候总是很快乐,沃伦和我对他特别佩服。即使到今天,在我认识了这么多人之后,我仍然认为弗雷德·巴菲特是最好的人,他让我变得更好。
I: 人有天生被爱、被喜欢的需求,被爱、被喜欢是人之长情,人世间还有一种带给我们无穷生命力量的榜样之爱,他让我们变得更好。这样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主动之爱,它会对我们的人生成就有更积极的意义。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你的人生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取决你自己有没有深爱的人及事物。
A1:从小父母就告知长大了就要要为家庭服务,要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工作以后也觉得付出很累,付出不一定有如愿的回报,也曾经彷徨过,后悔过,但多年的工作积累现在告诉我,我自己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去热爱工作和生活,向周围优秀的朋友学习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更像心目中的自己。
A2:要做好工作,过好每一天,要更热爱生活中周围的人和事,更要聚焦目标,全力以赴。
企业教练 Steven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 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 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I:人可能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倾向,如果喜爱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或者一个地方等等,就会觉得有关他/她/它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甚至与之有关的东西也因此受益。
A1:名人效应估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因为我们对名人的喜爱,对于他们代言的产品,我们会更容量相信。对于远离家乡的人,由于对家乡的思念,对于家长的人和事,都会有不同的偏爱。
A2:在工作中尽可能保持中立,不因个人的喜好而对某些人产生不同的评价。特别是结合之前说的奖励机制,不能因为喜好或者厌恶倾向,影响到正常得激励机制的发生作用。
徐子杰
R: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 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 ,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 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 “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 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 ,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 :(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 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 、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 其他事实。
I: 两者的来源都是由于远古时期进化的需要,本质来说都是因为底层潜意识的影响而失去了客观理智的判断,所以要有清醒的对误判心理的理解和清晰意识才能与自己最深层次的潜意识对抗。
A1: 以前投资中对自己买入的标的物入市前虽然做了客观评价,但是一买进去就失去了平常心,不是去分析而是去找理由,资料,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市场本身就是什么观点都有,每个时段博弈的标都不同,所以本来什么观点都有它的论据。
A2: 在投资决策中,根据实际建立检查思维清单,即时反馈,对自己是否完成予以奖惩,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
计划的意义是让行为变得有章可循,调整改进也有方法。真正的心理问题我们虽然能去尽力避免,毕竟是几亿年形成的,所以尽量要用制度,详尽的计划来一步一步实现目的。
吕江
R: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这种扭曲往往很极端,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当世贸中心被摧毁的时候,许多巴基斯坦人立刻认为是印度人干的,而许多穆斯林则认为是犹太人干的。这种致命的扭曲通常使得相互仇视的双方很难或者不可能握手言和。
I:这种憎恨的情绪和态度以及带来的行为在日常中已经早以司空见惯了,查理的描述甚至是轻描谈写的,因为这是一部讲价值投资,广义上讲是一本经济学的著作。在心理学认知上要深刻认知这种情绪的负面作用。
A1:锱铢必究,有仇必报已经融入到很多人的心理活动中,这个和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和家庭养成教育有特别重大的关系。学习感恩真正落实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很深入的系统方法论,自己也一直重视培养感恩的行为方式,后来作为基督徒才知道原来的学习都是缘木求鱼。
A2:不轻易发怒,不轻易指责他人也一直是自己要认真做到的,在工作中自己做的还可以,但在家里有时做的很不好。另外发现有仇恨、讨厌情绪特别伤害精力和体力,还引起思路混乱,做出错误的决定,其实这种情绪是很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