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没有所谓的“模样”,请温柔地对待他们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2164人  苏诉




华山栈道跳崖男子的事件还未真正地平息,九月四日,在峨眉山,一名二十一岁的女孩不顾他人阻拦跳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未知原因前,我在想到底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好好活着面对的,既然都有勇气选择死亡,选择跳崖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面对已知的灾难痛苦?

而今看到女孩的遗书,我真想给当时的自己打上那么一巴掌。

我不是那个女孩,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女孩的选择?

我不是她,又怎么可能感同身受一般理解她的痛苦,以及活着所受的折磨?

女孩在遗书的开篇就写道,“我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

语气之平淡啊,令人心碎。

显然,女孩已经接受了自己身患抑郁症这件事情。这种接受,定是经过了数日的折磨,数夜的失眠,在无能为力之后,选择的平淡接受。

我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未能受到过抑郁症的折磨,是为幸运,但失眠之后的那种想睡却睡不着的辗转反侧却是经历过的。我想,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一切定是比这还难受太多。

看着女孩的遗书,听她简单地叙述自己的心境,说自己得抑郁症之后内心所受的折磨,“就像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点、一点的把我的灵魂从身体里拖出来,然后一天、一天地把它拖进深渊里;那些悲伤、绝望的情绪出现的莫名,却如蚀骨之蛆一直缠绕着我,无法挣脱一宿接一宿的连续失眠,每分每秒都徘徊在生死的边缘。”

若没有极致的痛苦,又怎么可能能用这么简单的文字写出自己的心境?

读着信,难过的想要流下泪来。

若不是真地支撑不下去了,女孩又怎么可能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

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想象抑郁症患者会是什么样子,他应该蓬头垢面,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悲观地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可是,这都是我们以为的,抑郁症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那些开朗微笑的人,可能内心就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读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女孩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女孩,为了治愈抑郁症,她尝试过各种求救的方法,换个环境,蹦极,旅游,正如信中所写,“我一次一次的努力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寻找,换城市,换工作,给自己找事干:运动、跑步、旅行、征兵。”

种种尝试,种种挣扎,最后都是徒劳无用。

“每天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终于我撑不住了,终于,我崩溃了。”

到最后,她还是被抑郁症拖到了深渊里,选择了以死去结束所有的折磨。

想到她的选择,还是忍不住为她感到难过,想要指责她为什么不去更多方法去治疗抑郁症,可是,却觉无力。

我们不知道女孩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得了抑郁症,得抑郁症以后都经历过什么,又是否得到过心理医生的帮助。

但单看结果,我们不难推断,女孩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针对性治疗。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过少。

我们习惯性地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感冒发烧等诸如身体的毛病很快就会得到我们的重视,并得到针对性的治疗。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我们只关注到了身,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心”。

近几年我们听到过太多关于自杀的新闻,其中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指向悲剧,在其背后,“心理”这个神秘的东西发挥了太大的作用,令人胆战心惊。

记得最清的是我高考那年,刚考完语文,就听闻有学生跳楼自杀,彼时的我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知识,随意评论了句“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

现在想来,心理素质固然是导致悲剧的一个因素,但却不是根本原因,若不是长期内心的折磨,压力的积累,痛苦的延续,哪里会有这样的悲剧?

女孩走了,她在信中给奶奶、妈妈等亲人以及朋友道别,语气就如同每一个二十一岁的姑娘一样,信起来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对朋友亲人的依赖,她道着别,谈起死亡,就好像是在谈论“今天吃什么”这样一件小事。

对于死亡的平淡,不难看出她对现实世界的绝望。

“我竭尽全力的去扮演一个所谓正常人的样子。果然,演技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我演得够像,所有人都被瞒得很好。”

也许于她而言,死亡可以令她摆脱因为抑郁症而带来的所有痛苦折磨,但我相信,还有比死亡更好的选择。

而作为大众,我们该做的是去关注这个群体,以温暖、温柔对待这个群体,也许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帮助,但也不能因为他们处于情绪低谷,他们是抑郁症患者而冷眼相待。

要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是我们的一份子。

“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愿这个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伤害。”

女孩以死亡摆脱抑郁症的折磨,并呼吁大众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不仅是悲剧,也是警醒,身心健康,不仅身重要,心也格外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