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偏偏选择非重要的

一、引子
明明有一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待办事项,却从来不去做,或者不及时做完,每当意识到还没有完成时就焦虑、自责。
为什么呢?
二、原因分析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
这其实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这样选?我们选的事情,往往是可以即刻得到“舒适”的事情,最常见的是刷手机,还有懒懒地看电视(节目随机,内容也不往心里去)、闲聊、或者干脆啥也不干。虽然没有价值,没有收获,但“舒适”呀!
而我们认为重要的那些事情,却一点也不舒适!未来会舒适?那是没影儿的事。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成功吧?自认为普通人一个,八成没戏,费那劲儿干嘛?
而之所以不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一下子”完成,每次只能走很小一步,前路漫漫,这一小步如沧海一粟,根本就撼不动大局。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不轻松,未来会怎样,不容乐观!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自然就没有信心了。比如写专利,虽然完成之后必然会得到XX元奖励,但却不是狠一下劲,熬个通宵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查阅很多相关文献、专利,收集很多信息并提炼出所需的,反复梳理逻辑,连续一周以上绞尽脑汁地构思、写作、修改,一遍一遍地反复修改,后续可能还需要2次答辩并修改(每次1天),这个过程很不舒适!一方面怀疑自己究竟能否搞定,另一方面,这段时间,还要放弃其他的“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不舒适的感觉,使自己怀疑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开始幻想自己放弃的那些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有可能又舒适又挣钱呢?而学习和思考就更惨了,连直接的金钱奖励都没有,但不舒适程度却并不比写专利低!
不舒适,又没有看得到希望的“美好后果”,找那不痛快干嘛?
在没有其他选择标准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比较“舒适”的方式,虽然没有收获,但也没有多少投入,性价比“好像”还可以!
但长期呢?刷手机等事的无价值是客观事实,直到地老天荒,都不会有任何价值,“爽”一下就啥也没了!而写专利,一年内必然得到XX元!学习和思考的积累,意味着能力的提升,在“明白”之后的所有时间里,都发挥着光和热,虽然没有直接经济收入,却带来了价值的提升,而我们的估值,长期来看,必然等于价值。也就是学习和思考的积累,实际上带来的是晋升和涨薪。
事实上,存在着一系列必然关系:不舒适→突破→能力提升→晋升和涨薪。因此,长期来看,“不舒适”扩大了自己的舒适区,让以后、更多的人生舒适。而当下的“舒适”,除了让当下“爽”一下之外,什么也没有。
自己只活在“当下”吗?当然不是!但为什么选择将舒适区停滞,而不是选择让以后更多的人生更舒适呢?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你还会那样选择吗?肯定不会!因此,选择需要“标准”,需要“方向”,也就是“目标”!当没有目标时,眼前的就是所有的!而当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时,在实现之前,虽然不在眼前,却在心中。别人看不到的,你却能看到。向着目标迈进所做的事情,在眼前看来,有可能是令人赞叹的,有可能是令人觉得好笑的,但最可能的,是不舒适的。但那些都不重要,都无所谓,不用考虑“眼前”,因为选择的标准并不是“眼前”,而是“目标”。眼前那些纷繁的现象、感觉,只不过是蒙在目标上面的一层迷雾而已。心中有目标,就不会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就能透过重重迷雾看到目标。只要目标足够美好,那就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必然实现目标,也就必然得到美好。眼前的那些,何必纠结呢?一闭眼就过去了,不过是过眼云烟、行程中的驿站或过客而已!这个过程肯定会给你成就感和接近目标的快乐。
三、如何选择
第一,要选择不舒适的事情。因为不舒适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将“不会”的,变成“会”的,扩大了舒适区。这是成长,杀伤力更强。因为“会”的、能搞定的更多了,能阻挡自己的更少了。
第二,对于每一件选择的事情,都要持续,直至完成,绝不能半途而废!即使所选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都是具有成长性的,但对于每一件事情来说,如果半途而废了,没有完成,那就没有收获!纯粹是浪费精力!因为对于每一件事情,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个过程都是“摸索”,半途而废之后,不确定的东西,依然是不确定的,不可能收获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核心是“道”,将之提炼出来,就是你的利器,可以据之完成其他事情,而没有完成也没什么都没有了。这件事情本身,在清除掉那些杂质之后,真正精华的部分其实只有核心,如果半途而废了,这个作品根本就没有完成,那也就不存在“结晶”了。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将其完成,即使所选的事情不是最重要的,也将受益匪浅!比如对于自己在2017和2018这两年,开展的大大小小的一系列项目,每一个都不能半途而废,应该规划一下,安排时间节点,将每一个都完成。可以以重要性为依据,选择一个大项目,然后,做为“开胃小菜”,搭配一个相关性强的小项目,这样齐头并进,都不耽误。因为大项目,耗费精力太大,同时做两个,自己是无力承担的,那不如一大一小。因为做每一个项目,都要补相关的大量的残缺,那就意味着要研读很多书、查阅很多文献,做很多验证性、探索性试验,怎么可能有能力同时做两个大项目?
第三,不能仅仅是埋头做研发项目,自己的目标是“基业长青”,也就是使企业这个组织持续强大,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自己手头上需做的,就是使XX课题组这个组织持续强大,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那就要将XX产品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提升至全球业内最强!那对于现场应用、车间生产以及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都要关注、梳理、掌控!比如从销售经理混乱、真假难辨的反馈中,找到真正的症结,做自己有能力改变的。
四、总结
突破,意味着将不舒适的变成舒适的,扩大了舒适区,将来会更加舒适,能力也就增强了。
那些重要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能“一下子”完成的,都需要长期持续。因为这些事情,都需要清除掉障碍,那就需要补,需要突破舒适区。
虽然不是能“一下子”搞定,但却是必然的!因为一环扣一环的必然性,最终搞定、收获、成长,扩大舒适区,杀伤力提升,都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