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写作课》~~深入解码寻找大师们的写作密码之二
舒明月:畅销书作者、文学评论人、写作教练
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第二部分 技能篇 深入解码找寻大师们的写作密码之二
1
通灵
菲茨杰拉德化平庸为神奇的法力
写风景要有动态
举例1)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中写草坪:
“草坪从海滩发足奔向大门,一路奔了四百来米,跨过日晷、砖经和绚烂的花园---终于奔到房前,像是借助于奔跑的势头,一跃而成绿油油的常青藤继续向上。迎面,一排法式落地窗破绿壁而出,金光闪闪~~~”
静止的草坪写活了。
举例2)写汤姆的情妇:
“她的笑声、姿势和言谈一刻比一刻更加矫揉造作。只见她逐渐膨胀而周围的屋子随之变小。到最后,烟雾弥漫中,她简直像走马灯似的,在吱吱喳喳的木轴上转动不休。”
吸引你眼球随着她的场景转动。
村上说菲茨杰拉德的文章:
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律,会让人联想起优秀的音乐作品。
《人间词话》里说:文章有造景,有写景,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缩由分。
2
情感
“冷”心肠写不出“热”文章
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的特质:情感的真实。
小说可以像风筝,各式各样,高飞低掠,情感的真实是那个细线。
日常写的非虚构写作也适合“情感的真实”这一准则。
古人说:“立身先要谨慎,为文且须放荡。”
写文不是说教,而是为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3
血书
高手对决,比的是情感浓度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举例1) 鲁迅: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有,我不愿意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世界里,我不愿意去。”
他又说: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做证。”
深沉、热烈、执着、痛楚,血书文学的最佳范例
举例2)血书文学的四层
第一苦痛: 张爱玲止于这一层
第二直面苦痛: 萧红达到了“苦痛+直面苦痛”这一层
第三追问挣扎: 路遥达到了这一层
第四担荷罪恶:鲁迅达到了这一层。
鲁迅的伟大不仅是达到了第四层,还因为他在每一层都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因此感人肺腑。
4
匮乏
“黄金时代”请你放下文艺范儿
电影《黄金时代》如何解读?
萧红在日本给萧军的信中写到“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
影片没有文艺范,之前他们承受天寒地冻、穷街陋巷、乱发素脸和糙手给我们展现了萧红的生活场景。
两者比较才有萧红的“黄金时代”
隔着时光的河,现在的人看民国镜像和原貌大相径庭,眼中只剩华美,没了虱子。
萧红的敏锐感受力成就了她的文学声誉,也毁坏了她的生活源头。
萧红感性浓烈而理性薄弱,没有能力在乱世中妥善安排生活,只要有可能躲避痛苦,再糟糕的决定她都无法免除:
比如和逃婚对象同居,和端木的结合,同样理解她的黄金时代就是“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
我们现在以文艺范的态度对待过往的历史和当下的现实,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5
节制 冯唐是如何毁在没有节制上的?
认知科学:人的聪敏有三个维度:
第一神经维度,表现为反应敏捷,过目不忘;
第二经验维度,十年坚持不懈终至游刃有余;
第三反省维度,在于突破局限,及时纠偏,审时度势,开创新知。
冯唐冯唐作品无节制之一:语言聒噪无节制,情节枝蔓无节制。
冯唐作品无节制之二:天下皆卵
冯唐作品无节制之三:极不真诚,矫饰到底
节制是艺术的大师,节制也是心灵的大德。
冯唐的走红是文化现象不是文学现象。
6
雅俗 正确添加方言俗语的姿势
现在大小城市流行说普通话,孩子们将来读书写作就失去了一些乐趣和能力,没有应用土语给文章增色的能力。
文章要有雅俗共赏的考量。
7
收束 散文要“度尾”,小说多“煞尾”
举例1)沈从文《边城》的煞尾:
“到了冬天,那个圮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那种无望等待,以及从无望中寻找希望的不甘表现的淋漓尽致。
举例2)汪曾祺《黄油烙饼》的煞尾: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妈妈的眼睛里都是泪。
爸爸说:别哭了,吃吧。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而眼泪,一边吃着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尽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煞尾给读者带了的审美体验是绵长的。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
齐帆齐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