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021-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题目有点蝎虎是吧?

是这样,闲看手机,发现了一个大概崭新到史无前例的、“死亡”的代名词——“全剧终”。乍看满觉好笑逗乐,但迅即就有些令人咀嚼不已的别种滋味了。人的一生,不就是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甚至包括自己观摩,而后再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进步的剧目么;区别只在于,甲演出开合有度,波澜壮阔,令人眼眸一新,而乙作品呢庸俗浅薄甚至鄙陋猥琐。当然,更多的是既没有那么靓丽,也没有那么不堪,平平之作罢了。这是永远的法则,谁也不可能改变,要紧的是,你我不要做那台太差的,太令人不待见的戏码就好。实际汉语语词里早就有“告终”一词,本义就指死亡,只“人云亦云”,新鲜度就差了一点点。

死亡是一个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得直面而对的事情。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谁也避免不了,不过直接道“死”有点犯忌讳,有点拗口,故而先前的村庄闾巷里,故而以“走了”,“没了”来替代。如在街头看见某乡邻匆匆而来,急急而去,你会顺便抛过去句问话儿:“这是咋了,急得跟撵兔子似地?”对方不回头扔过来一句:“村东头张家老爷子怕是要走了,过去照护照护(其实就是料理死亡,这在乡间是很能体现邻里之情的事情。若果一老爷子咽气之时身边冷冷清清,那是比较忌讳的情形)。”秋日农闲时的村边石碾盘上,圪蹴着几位上了点年纪的老农,边磕着手里的铜烟锅子边有一搭没一搭唠嗑:“这李老疙瘩也是的,实在是没福气,牯牛似地受了一辈子,全是儿女拖累的,如今娃儿们一个个出息了,该享受几天了,自个儿倒一撒手,福到了,人却没了。唉,生来苦命,怨老天爷吧“。

想想“走了”“没了”,还真是对一介草根的离世最贴切最客观的描述,“来了”“走了”不就是对普通人生最简洁的描述嘛,既没什么明显污点,有没有明显闪光处。而“没了”除了遥对“有了”之外,还有那么一丝丝坦然与不舍,一点点怀念与祷禳。

而“撒手”呢则以动作形象见长,且对当初婴儿时的“伸手”“举手”形成比照。“闭眼”则简单直率,“撂身子”则有灵魂归天的意思......

不过,眼下的年轻人早就很少这么说了,其习惯性的表述是:“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跟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一命呜呼”,“断气了”,“没气了”,“咽气了”,“油尽灯灭”“玩儿完了”等等等等,也不知属于文化进步呢还是一种下作与无聊。

以下顺手附列一些常见的“死”法:去世   过世   谢世   辞世   安息

各类婉称:长眠   永别   仙逝   归西   千古   “光荣”   永远地睡着了   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古帝王死:驾崩   大薨   山陵崩   崩   晏驾

君主时代称诸侯死:   薨   薨逝

为国为民为正义而献身:   捐躯   牺牲   殉国   殉难   就义   国殇   殉职   舍身   阵亡   牺牲

和尚尼姑死:   圆寂   坐化   示寂   涅槃

未成年死:   夭折   夭亡   夭殇

高龄死:   寿终正寝   善终   寿终

旧时男人死了妻子:悼亡   断弦   绝配   丧偶

道教徒死:   羽化登遐   登仙   升天   仙游——对了,忽然想起,东汉的五斗米道里,对于胆敢违背道义者会处罚以兵解、水解、火解、杖解等。实际分别就是堪似,溺死,烧死,杖毙。

小孩子死了父亲:   失怙

死在他乡或外国:   客死

自杀身亡:蹈海   自裁   自焚   自尽   自戕   自刎   自缢   自经   自绝   寻短见   妄自轻生

枪击死亡:打死   击毙   倒毙   枪毙  

............

写着写着,忽觉背脊丝丝发凉,陡然一惊。算了,不写了。反正一句话,人之来世,都一样,跃跃欲出,急匆匆,忙不迭;告别兹世呢,那就千奇百怪,形形色色,长长短短,跌跌撞撞,不一定由自个了。造化所弄,由它去吧。“独酌山外小阁楼,饮尽一生一世愁”。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生命无常,你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哪一天会结束。你所能做的只是把今天的日子认真地过完。命是“借”来的,那么便应该以珍惜的心态去看待活着。”“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就是本文标题的来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