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不现实?其实我们应该让自己先变的更好
花了两个中午看完了《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里其实也提到了育儿方面的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里宣扬的沟通这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们大众很难改变原有的沟通模式,书里倡导的很好,却给我一种对大众来说不太现实的感觉。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多少都会从父辈那里继承一些沟通方面的暴力,比如指责、批评等一些攻击性语言。现在回想那些暴力沟通带给我们的是痛苦、自卑、没有价值感等等一些长远的伤害,轮到我们做了父母,似乎忘记了这些伤害,然后不自觉的复制了父辈们平时的暴力沟通模式,这样似乎是最简单的,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这些暴力似乎刻在了骨子里。
而且现在中国家庭大部分还是三代同堂,带娃的基本是长辈帮忙的比较多,你指望四五十年都这么过来的人一下子能改变自己、压制住或者说所谓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去养育孩子吗?我觉得那简直有点天方夜谭。如果说可行性很高的话,那么育儿这件事在两代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冲突了。
而且一个家庭中三代同堂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复杂。一个人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意志不坚定的甚至会被影响回去。
非暴力沟通对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很多压力,如果三代同堂的话还要面对和长辈人沟通、相处,再还要面对这些懵懂无知又精力旺盛的孩子们,我第一反应是除非把自己修炼成圣人或者是心理咨询师,要不然非暴力沟通很可能会让自己憋出病。
像前两天夜里我女儿夜醒,哭闹了很久,孩子爸因为没睡好,差点崩溃,后来他跟我说:“我真是宁愿上班,也不想带娃了,太憋屈了,又不能对娃发火~”
不要说孩子爸,有时候我也这种感觉,先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再去解决孩子的事,有几次自己差点内伤,让我怀疑所谓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能进行下去么?
对于改变,我想大部分父母都会是这样的情况:拒绝自己改变,或者是没意识自己这个榜样的重要性。比如我想让孩子爸学习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改变一些观念,甚至是我直接分享给他,他都不看,不愿意学。我想他是觉得我想改变他从而产生的抗拒。
看,改变一个人多难,大人做不到,何况孩子?我们拒绝自己改变的同时,却是期待或者要求孩子怎么样。孩子没达到要求就是孩子的错,孩子的问题,然后焦虑,怎么这孩子这么不省心。
那现实育儿中其实很大一部分却是看我们做父母或者带孩子的人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言行一致的。我们不改变自己,却对孩子高要求或者要求孩子改变,而实际上孩子却是以大人做榜样,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
为了孩子,我们父母需要改变太多,人无完人,我们每天需要面对很多事,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控制住所有情绪,难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那孩子打骂不得吗?我们在倡导不能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伤害的时候,你会不会被长辈用这样一句话顶回来:你们以前不也是这样被带大的吗?至少我被这么顶回来过。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和善而坚定的和孩子沟通,但是其他人并不一定、也没有义务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该怎么适应呢?
我今天听到一个说法是,可以骂,但是这种打骂不是发泄负面情绪和暴力,而是为了让孩子发现问题从而改正,是“骂死”孩子和“骂醒”孩子的区别。比如历史上的孝庄皇后,每次在皇帝做出错事时,都能及时把皇帝骂醒。
那父母是和善而坚定的,非暴力沟通的,孩子碰到暴力沟通的怎么办呢?那就是让孩子多和不同性格脾气的人接触,这样孩子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我觉得还有一点在情绪管理和育儿中非常重要,就是解决自己的情绪。只有解决了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才能更平和的处理事情和带孩子。就像剽悍一只猫的金句一样:让自己变的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书里说要积极暂停,然后接纳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的需求。我觉得积极暂停,然后发泄出来,才能静下心来倾听、感受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不管怎么说,非暴力沟通让我觉得首先让自己变的更好才行。只有自己变好了才能去倾听、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