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班的故事(108)
只问耕耘
昨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准备种南瓜。我先找来一把锨,在同事的指导下,在自己的自留地挖了大约三十个小坑,坑距大约七八十公分。然后我提了几桶水,用水瓢浇水,每个坑一瓢水。等到吃过下午饭,我用小瓜锨把每个坑整理一下,把两个南瓜籽放在正中间,把小坑周边的土疏整平坦,给种子创设一个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向来对种子有一种信任和期待,我们相信种子的力量,我们期待种子生根发芽。我们谈论着种子会带来一片葱茏,一个好收成。当然我们要静待花开,要持续浇水,甚至要培土施肥。种下每一粒种子,我们总是满怀希望,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去种植,只有遵循生长的规律才可能有所收获。
最近语文课本刚好有两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故事短小但意味深长,经典故事寓意深厚。对学生每个寓言故事就是一粒种子,每个故事种进学生的心田都会给学生的生命注入成长的能量,都会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鉴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力倡学思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脑,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读读背背写写只是基本功,重要的是养成思考的习惯,尤其是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对于一篇文章,多读几遍是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和前提,重要的是发现每篇文章的独特写法,要结合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思考从课文能够学到什么,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哪些启发,自己有什么收获。
下午上课后,我结合《画杨桃》一课的课后题,带领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这是学习本课的第一任务和核心难点,我让学生找出所有对话,结合上下文想象每句话的情境和说话者的动作、语气,分角色朗读体会。王政迪和黄佳尧像往常一样积极思考,基本上理解了每句话的背景和表达语气。我试图想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对话的语气,进一步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尽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说话人的具体情境,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要设身处地地去体察。这也许就是一种同理心,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新起点,能够替他人着想,善于观察,察言观色,把从课本里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成长模式。
老师的作用是什么?陪伴学生学会学习,把从课本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我要立足课文,以课文为例子,用课文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学习语文。己立立人,我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努力耕耘,用久久为功的理念,用自己的学习热情感染学生,教给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