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思维

教练核心理念--解构内心世界模型

2023-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BigSpirit

在工作中,无论是研究如何更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还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教练技术,或是推动组织变革解决人的问题,都离不开了解人的内心。我们也常常听到“人心不可测”这样的话,所以我一直对“人心”充满了好奇,一直在思考,人心到底什么样?

由于个人爱好,多年来一直学习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与专业教练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人心”有了一些科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在推动组织级敏捷转型的变革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把一些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产品创新工作与组织变革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

不知道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来接收外部信号从而来了解外部世界的。比如,普通人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识别可见光,而可见光实际上就是频率为380~750thz、波长为780~400nm的电磁波。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们能够看到的光谱,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部分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

另外,科学家发现,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分辨率高达5.76亿像素,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选择中心点,虚化掉旁边的事物,这样可以减轻大脑的分析工作。因此,我们在构建世界模型的时候,每个人筛选的信号也会有所不同。你所看到的“红色”与我所看到的“红色”实际在强度上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要理解的是,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相,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完全相同,其脑海中构建的”世界“便也是不同的了。

世界模型的构成

每个人大脑就像是一个虚拟现实系统,通过五感收集了各种信号后,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世界模型”。每个人的世界模型都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它影响了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指导我们如何生存,如何社交,如何沟通与处世。

那么这个世界模型到底是什么样呢?它是由什么构件来构成的呢?这让我们想起了佛学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说法,其实,可以想像得到,它主要由六大表象系统构成,分别是视觉表象系统、听觉表象系统、嗅觉表象系统、味觉表象系统、触觉表象系统、以及语言表象系统。如下图。

所谓表象系统,意思是指,我们把外在世界发生的信息,编译成我们大脑可以理解的方式。我们通过五个感知途径来获得外部信息,并“表象(Representing)”到我们的大脑里,我们称之为“表象系统”(Representational System)。

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世界经历。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过程中,其常使用的词汇看出其更重视哪种表象系统。比如:

我想向你展示某些东西。这句话属于倾向视觉表象系统。

我想你能仔细地听我讲的某些东西。这句话属于倾向听觉表象系统。

我想你能与某些东西产生联系。这句话属于倾向触觉表象系统。

在教练干预的过程中,语言干预与非语言干预均可以通过识别重视的表象系统而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比如采用相同的表象系统对应的语言可以快速建立亲和感与信任。

世界模型有一部分“看不见“

我们在脑海中的“世界模型”一部分是我们意识可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意识不到的部分,这部分我们可以叫做“潜意识”。如下图。V代表了视觉信号,A代表了听觉信号,K代表了感觉信号(这里的感觉包括了嗅觉、味觉、与触觉)。

了解潜意识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受我们的潜意识的影响,如果能够跟潜意识进行连接,我们可以让人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比如现代催眠疗法很重视与潜意识建立连接。简单一点的说,催眠是催眠师与来访者合作,共同在来访者的潜意识深处,打造一个体验深刻的积极的梦。催眠是对大脑结构的重新塑造——重塑大脑的神经链接,做“神经健身操”。

世界模型决定了你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依据自己脑海中的”世界“指导自己的行动。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人的行动很“怪异”,往往是因为这个人的内在世界模型与大多数人的世界模型差异较大,所以其决策自然就与大多数人不同。

有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人遇到了“困难”,他无法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但在我们看来,那根本就不是真的问题,往往也是因为他脑海中的世界模型与我们比较起来缺失了某些内容,从而让他缺少了某些选择。

如果我们是教练,我们主要帮助客户丰富他的世界模型,让他有更多选择,从而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我们是产品创新人员,我们主要通过共情更深入的理解某类客户群体的世界模型,让产品更符合该类人群的选择。

如果我们是组织变革人员,我们主要帮助人们延展其世界模型更符合组织中的情境,让其目标与变革一致。

信念系统与经验更新

每个人的大脑都会自然而然的更新自己的世界模型,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如果我们进一步放大世界模型看,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叫信念系统,它会指导我们如何行动,如何选择。

什么是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想法观念及其意识行为倾向,强烈的坚定不疑的确信与信任。比如,我相信火是危险的,我相信电门是危险的,我相信教练是直得被尊敬的,我相信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等等。

信念更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五感获取经验来更新。获取经验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直接经验,一种叫间接经验。

比如,你拿出一个打火机,打着火,把手指放到火苗上,只要停留一秒,你就能够感到灼烧的疼痛感,你会迅速把手抽回去。这时,你会形成一个信念:火是危险的。这种由你的感官亲自实验过的经验,就叫直接经验。

比如,你的妈妈在你很小的时候就非常严肃的告诉你,墙上的电插口是危险的,不能用手直接去摸,而且反复的强调。这时,你会形成一个信念:电插口是危险的。这种由你信任的人灌输给你的经验,就叫间接经验。

我们经验,会更新我们的信念,而我们的信念经过一般化处理,又会形成价值观,长期影响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信念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态,以及我们对外部环境的预期。如下图。

限制性信念

我们在生活中,我们的某些信念如果能够让我们在世界中更好的生存与生活,那就是积极信念;我们的某些信念如果限制了我们在世界中的生活与成长,那就是限制性信念。积极的信念与限制性信念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可能会转换。

比如,在原始社会,如果你看到一个身边的草丛一阵急促的晃动,你的信念系统中存在这样的信念:草丛的晃动意味着其中有猛兽,于是你会立刻毫不犹豫的跑开,以躲避猛兽的袭击。这种信念会让你在当时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但如果这个信念放到现代都市里,这个信念就会变成限制性信念,你如果按照其指导一脸惊恐的快速跑开,肯定会被人看成怪人。

比如,有些直销组织在进行非法活动的时候,会把学员关在独立的封闭环境中,给他们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其实就是在往学员的世界模型中强行植入”信念“,其过程中的封闭的环境,就是为了阻止”真实世界“的真实经验被更新。

获取经验的体验过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经验的更新是多么的重要。我不仅想起那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的经验的丰富很大的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与智慧。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地看,我们可以把获取经验的体验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知觉、识别、动员、行动、接触、吸收、撤回、体息。如下图。

举个微观的例子,我们感觉到嘴里有点干,这就是我们的知觉阶段;然后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想喝水了,这就是识别阶段;这时如果我们正在工作中,我们会想,水在哪里?我要怎么拿到水?这就是动员阶段;想好了后,当你站起来从墙角的饮水机倒了一杯水,这便是行动阶段;当你喝下这杯水后,水在口腔中充分的接触,这就是接触阶段;喝完水后,水被充分的吸收,体会到了满足感,这就是吸收阶段;然后满足感渐渐消退,这个过程就是撤回阶段;最后开始休息,回到休息阶段。

我们通过这样的体验过程,不断地满足着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内在想法,也可能有几个想法同时发生,也可能一个想法会打断另一个想法。人们产生想法时,会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知觉的过程,就像在一个背景中逐渐凸显出一个图形;当我们识别了这个想法,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更聚焦在这个想法上,图形逐渐成形;在动员阶段,图形和背景联结的连接的边界越来越清晰,背景慢慢变得模糊;在行动阶段,人们会更投入到图形中,背景不会被关注,图形成为当下的焦点;在接触阶段,人们会完全沉浸在当下的图形中,背景已经完全被忽略;进入吸收阶段,形成满足感;当满足感慢慢消退,即撤回阶段,此时图形不再是焦点,而是逐渐模糊,背景中的其他部分与图形的边界不再清晰。在充分休息阶段,被满足的需求开始隐藏在背景中,这个阶段没有图形,进入虚空状态。

人们在体验过程中,如果在某个阶段出现阻断,没有充分地完成该阶段的过程,就会形成某种固化特征或心理模式。比如,如果在知觉之前发生了阻断,当事人往往无法感知自己的身体感觉或内心感受;如果在识别之前发生了阻断,当事人往往无法清晰地觉察自己的需求和身体感觉之间的区别;如果在动员之前发生了阻断,当事人往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即体到另一种感觉;如果在行动之前发生了阻断,当事人往往表现兴奋,即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如果在接触之前发生了阻断,当事人往往无法进入一段深入的关系中;如果在吸收之前发生阻断,当事人往往无法体会满足感;如果在撤回之前发生阻断,当事人往往有过度依赖的表现;如果在休息之前发生阻断,当事人往往不能停下来体会闲暇时光。

比如,很多人想减肥,长时间的不断地做着减肥计划,但即没有一个计划得以执行,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在行动之前发生了阻断;比如,一个人不断地谈恋爱,但却始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或无法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在接触之前发生了阻断;比如一个人非常追求完美 ,工作中总想着可以做的更好,却总是因为无法做到而自责,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吸收之前发生了阻断;再比如,一个人非常容易对别人产生依赖心,不愿经历分离,这种往往是在撤回之前产生了阻断。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构成世界模型的表象系统,世界模型中的信念系统,以及更新世界模型的体验过程。

从教练的工作出发,我们可以通过教练语言干预的相关技巧(该部分可参考上篇文章《教练语言干预的原理与核心方法》),影响人们的表象系统,从而影响到沟通的质量、以及建立信任;也可以识别人们的限制性信念,为其连接丰富的经验,形成积极的信念;也可以理解体验过程,评估人们当前的心理模式,更新其体验过程,从而完成未完成的事件,帮助人们解决内在困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