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生命的多样性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20226/5aee5efeb068bfc6.jpg)
两个充满魔力的神奇故事,一场认识自己、接纳别人的社会学之旅。这是印在《少了一颗纽扣的米娜》封面上的一句话,它以极其简明扼要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山口一男所著。他特意为没有社会学基础的读者创作了两则有趣的故事,以此将晦涩难懂的社会学知识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讲述给我们。
他希望我们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其价值,这个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无需完美,也无需成为别人。”
在第一则故事中,少了一颗纽扣的米娜其实并没有特殊的指代,她可以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她因为缺少了人人都有的第七颗纽扣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她自觉自己是不完美的,是不如别人的,这令她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与怨恨之中。
后来她去寻找魔法师卡兹,想要卡兹把第七颗纽扣赐给她,这样她就不会和别人不同。
在旅途中,她经历了卡兹的重重考验,当她终于面对卡兹,可以提出要求的时候,却发现她其实早已拥有了第七颗纽扣,她并不需要卡兹的恩赐。
这不正是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么?我们总盯着自己身上没有的,盯着别人身上有的,然后我们用别人的优点比较自己的缺点,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定义我们自己。所以,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从来都没有答案,因为我们没有从自己这面镜子去了解自己,我们把自己永远放在别人这面镜子里。
我们和米娜一样一直在渴望成为别人,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是有独特价值的。直到我们不再被少了一颗的纽扣困扰,真正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就同米娜一样完成了生命旅行。
第二则故事是以伊索寓言的《狮子与老鼠》的故事为蓝本展开的教育剧讨论。故事的原貌是老鼠为了展示自己的勇气,跳到了正在睡觉的狮子背上,被吵醒的狮子想要吃掉老鼠作为惩戒,然而,老鼠最终没有成为狮子口中的祭品,并在后来狮子受陷阱之困时替它解了围。
老鼠如何侥幸逃脱命运张开的血盆大口?老鼠和狮子是否成为被恩惠捆绑的双方?
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而是会随着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引发了关于传统日本与当代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不同版本的故事探讨。
与第一个故事展现个体多样性对我们自己的意义不同,这个故事则是从个体多样性对社会的意义展开。两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多样性,形成了互补,让我们对多样性有了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
如果说第一则故事是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独特性,那么第二则故事则通过辩论和数据让我们思考:该如何看待他人的独特性?除了个人,整个社会制度该如何为不同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好让每个人的潜能都得以发挥?
如果我们一味期待他人以符合我们预期的完美形象出现,而忽略他人的独特性,那么这个世界也许会少了很多纷争和矛盾,但也必将失去它的色彩而陷入所然无味的单调。如果社会制度只是为某些特定群体谋利,那么势必要削去所有人的棱角,让大家都变成同样的人。
试想:这个地球上只有一种花,一种鸟,一种树,一种天气,一种山川,一种人......那样的世界是可怕的,生命的能量无法在那样僵硬的世界流动。
多样性,正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关键要素。没有不同的我们,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地质构造,不同的天气,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没有悲喜交织的动人故事,没有生命的非凡体验。
正是世界的多样性把不同的我们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然而,我们却想要变成同样的音符。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行,只有我们真正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和独特,也接纳了别人的不完美和独特,我们才能在如何与自己的和他人相处的永恒话题中获得深刻的生命体悟,才能像少了一颗纽扣的米娜那样获得最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