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值得看散文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寒门的风波

2019-01-30  本文已影响54人  敢说真话的妖精
寒门的风波

清晨无事,上班路中扫荡了一下朋友圈,被《寒门……》一文所狩猎,不得不说作者是个标题党,深谙现代社会的焦虑和好奇,身为公号作者的她,成功商业化吸睛,朋友圈里那些转发率和评论甚至被屏蔽已然说明了一切。可这是作者唯一的目的和企图吗?也许是!也许并非!

约莫30分钟的通篇阅读,不带任何质疑色彩和故事真实性的考量,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只看到了关于人性的拷问,以及现实的一些唏嘘。

出于被转发后的质疑声迭起,我不禁想重温整篇故事,才意外发觉说文章已被微信公众号所屏蔽,文字的力量加上互联网的洗涤,不得不说,说真话已经很难,篡改真实性的输出就是造谣和伪造,于是抱着寻根究底的心态,想看看故事是如何发酵的。。。

果不其然,评论比文章本身更加精彩,这就是线上的魅力,大家都是各取所需,各说其辞,背后是价值观的释放以及人性的折射!同时也是线下的悲哀。。。让人映像深刻的无非就是有帖子声讨故事编撰,细节真实有待考量甚至是完全不符合一点点逻辑。而从一个文学者的角度看这些评论,除了唏嘘,别无他想。汹涌的评论下不仅洋溢着对文章本身作者的批判,还渗透进了背后的组织,关于咪蒙,也关于其为法人的公司,甚至还有人谴责文字背后人的良心是否该遭审核。。。

通过商业看文章,利益基于“阅读量和转发,好看”,站在KPI的角度看,无疑是一片爆文,可见时下的观念和人心是如何被带动的,所谓情绪化的背后是缺少了什么想必各有答案。然而这个答案往深了说能说清楚的又有多少人!大家心知肚明却更多的选择了随波逐流。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有人抛出了橄榄枝,却从不会考虑橄榄枝是否是真的橄榄枝,只考虑说是大了还是小了。或者说橄榄枝早就已经不是当下所必须的一样东西,可能整个环境早就已经变了,一根橄榄枝怎么可能去改变一些什么,甚至会扰乱了现有生长其他植物的环境,绝非偶然,纯属巧合,又更可能说公婆各执一说,种种可能,对此,有人评论说“孔乙己早就死了”,言下之意说的不就是鲁迅也死了么?也够讽刺了。文字的力量其实还是很“薄弱”的!

站在文学的角度看文章,有人评论说作者行文“春秋笔法”。(对此处不解之意可咨询度娘)明说暗讽,微言大义。到底是如何之才情才能运用如此写作手法和叙事技巧,可谓是文学和文字以及知识的功力深厚,只能说骂人不带脏字,也是一种本事。其实,站在一个原创作者的角度看任何的文学作品,虚构手法的运用无非是一些话和事实不方便真实阐述,或者很多真实性呈现会让读者等淋漓尽致的感受到不舒服,才会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刻意隐匿,成心篡改为之。甚至可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利益不被攻击,这无非也是一种无奈和尊重。毕竟写作投稿都是有稿费的如若对于提供真情实感的当事人,撇去利益等的报酬,能做的也只是仅仅——纯粹虚构!

一篇文章能撼动整个自媒体圈甚至社会的时刻,近来在“写手”娱乐的天下不为罕见,深谙“新闻”要义。对于文章的核心不该是真实与否,任何一篇文章都会倾注作者的各种思想以及个人爱好以及观点认知,不喜勿喷是作为读者的包容,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叙事之文的精髓在于意,在于思考,深度的思考,并非仅逻辑,更非形甚至残骸。当然也要坦然接受不同读者的思想碰撞,文学的魅力在于能将人内心最直接的纯粹,或者所谓的初心,理想,阅历等,用微不足道的文字来演绎出生动的可以触动人心柔软的部分以及种种,很多人谓之为精神,不是浮市侩,很多文人的思想在任何时候其实也都是酸腐的……

如今的时代,也出不来鲁迅了!文字爱好者们,且行且珍惜,那句原文里的“一个用力活过的人”也说的挺隐晦。

人性这种东西,总是会被不同的人解读成不一样的东西的。

任何东西,在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对错!只有尽可能的周全!

没事的时候,还是多读书的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