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分开了,但谢谢你来过我的生命》
恋人、宠物、家人、好友……不是每个生命都能一直陪你走到终点的。他们中的很多,可能和你只有一段缘分。
他们来过,然后离开。
有些人来到你生命中的意义,是让你感受到爱;
有些人是让你学会去爱。
他们都会在合适的阶段出现在你生命中,亦悄然在合适的时间退出你的世界。
当他离开了,他对你在那个阶段的意义就完成了。
我们选择结束一段关系,是因为这段关系里有太多的失望和苦痛。
而最初这段关系有多亲密,最后分离时就会有多煎熬。
在关系里,所有的感受都是相互的。
你有多受伤,对方就有多受伤。
我常常对那些尚未从上一段已结束的关系走出来的人说:
那个经历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这段关系,你就不会成长。
你们互为对方的小白鼠,彼此贡献和学习。
很多人第一次养的宠物都会死。
因为那时候,你还不懂得怎么照顾它。
无论你多爱它都没用。
你尚未积累足够的智慧照顾好它。
光有爱是不够的。
爱加上无知,必然会带来伤害。
我的第一只宠物狗,是我考试结束的礼物。
我心心念念了好久,当我终于可以拥有它时,我简直无法表达我有多么幸福!
那是一只非常乖巧的小狗,
我给它起名马克。
那一年,我12岁,它三个月。
它真的很漂亮,可爱的模样,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来围观。
我太喜欢它了,它是我的骄傲,我去到哪里都带着它。
而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年纪的小狗抵抗力弱,并不适宜经常外出。
有一次,我带着它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
后来它吐了,司机很心烦,说了我几句,我不知所措,在车上吼马克。
它可怜巴巴地望着我。
我羞愧又恼怒,在一车人的注视下抱着它提前下了车。
在七月份的烈日灼晒下,我和它在马路边,心烦意乱。
那一刻,骄傲变成了麻烦,喜爱变成了厌恶。
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照顾另一个生命给我带来的所有状况。
我不知道哪些是它需要的,哪些是它不需要的。
我只是一味的,把我认为对它好的东西给它。
我只希望它保留所有可爱乖巧的一面,不要给我添任何麻烦。
但是马克做不到。
它还是弄坏了家里的很多东西,把大便拉在不该拉的地方。
我被父母责骂,气急败坏,打了它几次,可依然不见效。
于是,我对它的宠爱也不如之前那么浓烈了。
没过多久,它生病了。
它越来越虚弱,最后,甚至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但只要家里人靠近,它还是会努力地摇尾巴,但能做的只是,把尾巴抬起来一点点。
最后,它已经完全无法进食了,还时不时吐出一些分泌物。
我难过极了。
我还想再试一试。
我把它放在用鞋盒做的小窝里,坐车带它去宠物医院,医生说,治不了了,让我带它回家。
回来的路上,我知道,它就要死了。
那是我第一次这么近面对死亡。
十二岁的我伤心又害怕,想到很快它就会变成一只死狗了,那会是什么样子?......会僵硬而恐怖......吗?
而它只陪伴了我几个月,我不能接受它这样离开我,我也根本无法面对它的死亡。
恍惚中,我没有把马克带回家。我走到外面家附近另外一个小区,把它放在墙角后,兀自逃走了。
我把它扔了。
我和我第一只宠物的关系,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
那是我第一次学习面对分离。
而那时的我,做了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
我再也没有主动去养过宠物了。
成年之后有过那么几次,会突然想起马克。
会不会有好心人把它捡回去,陪它度过最后的时光?
或者奇迹发生,它好起来了?
还是......
最终,孤独地死去?......
经历过和马克的那段关系,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果没有它,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懦弱和无知。
也明白了,进入一段亲密的关系是需要智慧和力量的。
我也不会再盲目地承诺一些,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东西了。
后来的我常常想,如果以我现在的智慧和力量,再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会如何做。
我当然会抱着它,陪它说话,让它死在我的怀里。
让它在最后的时刻感受到我对它的爱。
而之所以我可以做到这些,是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接受它的死亡,以及有力量去面对分离过程中自己所有的感受。
马克曾经是我不想提起的回忆。
它代表了我那段懦弱而无知的历史。即使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也不觉得这个理由有多么充分。
毕竟,你想要保留愧疚感,或者无力感,总是能找到足够多的证据的。
当我不断成长之后的某一天,我决定彻底停止不断的自责和懊悔来面对那段经历。
我知道,那不是它发生在我生命中的意义。
所以后来,当我面对父亲的离世时,我做的要好很多很多。
在父亲最后的时光中,我给出了非常高品质的陪伴。
我放下所有的恐惧去面对去表达,说了所有我想说的话。
我告诉爸爸,我有多么爱他。
告诉他,我有多么荣幸,能够成为他的女儿。
如果我跳过12岁那年的经历,我不可能做到这样。
我想,这就是马克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意义。
让我变得更好。
让我更懂得如何去爱,去原谅,去放手。
这两次分离,都是对方离开我。
而且都是以这个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 死亡,而分开。
然而分离,不仅仅是对方会不容分说的离开你。
很多时候,是你需要决定离开对方。
当一段关系已经不再适合你时,在恰当的时间选择离开,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一个朋友、一段亲密关系、一份工作,或者,一个地方。
很多人不愿意成为那个“主动做决定”的人。
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所带来的不安感之外,还有不想承担“坏人”或者“放弃者”的身份。然后,会用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
例如在婚姻中,最常见的理由是“为了孩子”,还有“为了父母不要担心”。为了父母结婚或者不离婚,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逃避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的完美说辞。
我从来不主张必须要在一段关系里死磕。
很多心理学理论会说,如果你这段关系没有修好,那么,你在下一段关系中还是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确实是这样。
但如果你已经毫无意愿在这段关系中继续给出承诺,仅仅是害怕分开后的不确定性,那么,这种为了坚持而坚持的关系会带来更多的消耗。
因为这种理由逃避做选择,和用孩子或者父母作为理由,本质没有区别。
而这种消耗,是慢性消耗。它会一点一点消磨你的力量和自信。当你意识到时,你所付出的代价已经非常大了。
例如,上演各种鸡飞狗跳的狗血故事,创造一次极端猛烈的冲突,然后就势分开。
或者发现身体出现问题了。我有很多学员,他们长时间处在一段感受糟糕的关系里,健康状况下降得厉害。
只要问题并不太严重,他们都不会做出重大决定。
除非查出了各种指标严重超标,身体的不适疼痛越来越明显。
为了保命,终于离婚了。
很多人会更愿意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决定。
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在极端情况下,可以避免掉内心的纠结,才可能激发出底层求生的潜能来做决定。
但如果,总是习惯了在极端情况下才能做决定,那么,你就总会不断地在自己的生命里创造“极端情况”。
如何判断一段关系是否到了真该结束的时候,是需要智慧的。
之所以那么难以做决定,是内在两股力量势均力敌:
一方面,是痛苦、压抑、想离开的感觉;
一方面,又对这段关系有极深的依赖。
这段关系可以满足你某种需要的感觉。
比如被照顾感、可控感、优越感、被需要感、熟悉感、安全感等等。
请记住:爱会让你自由,但依赖不会。
当你依赖一个人的时候,你的爱里一定有满满的控制。
但有意思的是,你越依赖,通常你也越需要对方对你依赖。
因为,你必须要让对方依赖你,你才能控制对方。
所以,别人可以控制我们,也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具有一颗攀附之心。
这种关系就是武志红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共生绞杀”。
从这种关系模式中离开,是非常有必要。
需要说明的是,“离开这种关系模式”,未必一定需要离开这个人。
无论是直接离开这段关系,或是保留这段关系、但改变关系的模式,都是可以的。
所有的创造和改变都会带来原有层级的一些动荡,会打破某种旧有的平衡。
但是,这种动荡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
表面上看,似乎要付出一些代价。
但长久来看,你会明白这些代价完全是值得的。
而且,这个代价绝对是你付得起的。
分离最难的部分,是我们常常会执着于过去和那个人在一起的美好体验。
人们往往希望,那种感觉可以被留住。
但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你的童年有再快乐的经历,你也不可能在成年之后体验到相同的快乐。
你体验到的,一定是成年之后的快乐。
虽然同样是快乐,但那一定和孩子的快乐有着微妙的不同。
如果你执着于童年的快乐体验,那么你只能让自己的心智退行。
然而,生命的进化是无法阻挡的。
如果你想要和同一个人再体验共同的美好,你们必须要一起来到更高的维度,体验更精微也更纯粹的东西。
如果对方没有办法和你保持同样的成长节奏,那么,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有些关系注定了要分离,那就好好告别。
这并不是对方的错,更不是自己的错。
只是,彼此可以互相陪伴的这段旅程,已经结束了。
对方是你历史的一部分,经由这段历史,你才可能成为现在更好的你。
保留怨怼或遗憾感没有正面意义。
尊重那个人,本质上就是尊重自己的历史。
以自己的成长,来感激对方曾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不论对方现状怎样,都给出祝福和尊重。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会在全新的生命维度的时空相遇。
无论如何,都谢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