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端午

2023-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邱同学_

一、端午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①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②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③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④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⑤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二、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里,或多或少,都藏着古人的对于平安的追求和养生的智慧。

①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防止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②戴香囊

        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③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④饮雄黄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因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⑤赛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三、端午诗词

①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②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③表夏十首(节选)【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④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⑤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