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子的户型为什么很差?
很多年轻人来北京之前内心都充满了向往,想象着这里有全国最繁华的商场,有像三里屯这样的时尚商圈,有高大上的写字楼,穿梭整个城市的地铁,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等等,想象中北京的很多东西都是好的。这种想法在大多数时候是没错的,但可能让你大跌眼镜的是,北京人民的居住环境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北京居住的四合院也都要比电视剧中的差很多。
当你努力奋斗了很多年,终于可以在北京买房了,最后却发现几百万只能买一个几十平的小房子,而且房子的户型很差。北京的房子户型差基本是我跟身边朋友的一个共识,大家在看房子的时候也都会非常失望,户型怎么会差到这个地步。
长期以来我也有这个非常深的感触,所以我也试图去弄清楚北京的房子户型为什么这么差,原因究竟是什么。
1
福利分房
追溯历史,其实我们国家商品房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北京是在1989年2月第一次公开销售商品房的,首批房源一共有350套房子,每平米最高售价2000元,但是却没有完全卖出去,初期只卖了250套。
1989年8月上海开始实施商品房产权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商业化的开始。不过最开始的几年,商品房的规模非常小。拿北京来说,虽然现在看来单价2000元的价格低到令人发指,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能拿得出这么多钱买房的还不是很多。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意识问题,以前我们国家都是福利分房制度,大家对于自己掏钱买房这事的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对老百姓而言房子还是要由国家来分的。事实上直到1998年之前,绝大部分住宅也都属于福利分房。
从福利分房的角度讲,北京分布着全国最多的国家机关,不仅有很多市级政府机关,作为首都还有很多国家级机关,例如外交部、农业部等中央部委。能获得福利分房的除了机关单位外,还有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例如国企、银行、医院、高校、部队、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单位,所以北京有很多福利分房而建的小区。如果你走在路上观察会发现有的小区门口还写着类似于“某某单位的员工宿舍”的字样。
福利分的房子,有两个特征,第一在建筑结构上,以塔楼为主;第二单套房子的面积都比较小,很多都是5、60平米的,而且户型上有两个缺点,一是没有客厅,二是卫生间特别小。现在来看从户型产品上说,已经过时了。但是这些房子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位置特别好,加上后来修建地铁,城市外扩,很多小区现在都处于核心地段,所以房价也并不便宜。
以前小区的两居户型不过福利分房中,还有一些房源是不能上市交易的。之前我线下看房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小区是军队的家属院,所以整个小区都不能出售。
2
经济适用房
政府虽然会做城市规划,但是未来的城市发展也总有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何况北京是古都,有很多古建筑和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需要保留。城市发展进程中,要考虑到土地的充分利用,原先的很多平房,都变成了一座座写字楼。而原先住在那的人,也都搬迁到了四环、五环更远的地方。
1982年-1990年这期间大批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增加了45万。为了安置危旧房改造和老城更新腾退的人口,北京在四环和五环规划了10个经济适用房区域,由政府统一委托给开发商开发。其中最知名的就要属回龙观和天通苑了,回龙观在当时在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区域。
现在来看这些地方,如清河、北苑、西苑、酒仙桥也都是很好的地段,如果你在这些地方看房发现有很多回迁房,也不用感到惊讶。
相对而言,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户型已经比福利分房的时候好很多了,像回龙观,都是6层的板楼,户型也都是南北通透,格局合理,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很不错的。不过因为是经济适用房,也有物业管理差,小区环境缺少绿化的缺点。
这方面对比深圳来看,北京就要差很多,深圳因为原有住民比较少,开发商也没有安置原有居民的任务。拿地,盖房子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在城市中纯商品房小区的占比更高,做出来的也更加合理,经济实用。
3
政府调控
房价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牵动着每个老百姓的神经。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于全国而言,有领头羊的作用。
北京的限购政策一直是全国最严的,政府的调控分两方面,一是限制购买资格,有钱也不能随便买;二是增加住房供给,限制房子的销售价格。
这几年北京也创造了很多房子产权的名词,从前几年的“自住型商品房”,到现在的“限竞房”,还有共有产权房,开发商拿地之初就把销售价格给定好了,而且价格明显偏低,这么做对刚需是好的。但政府对开发商开发房子这事进行了过多干预,甚至对房子的户型和面积也都有限制,这样一来开发商用心做产品的动力自然也就没了。
利润已经固定的前提下,开发商肯定是想着怎么压缩成本为好。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新入市的新房,户型同质化非常严重,楼栋密度高,小区园林做的也马马虎虎,质量也达不到预期。
4
开发商追求利益
房子之所以贵,并不是建筑成本高,同一个房子在北京和在一个三线城市对比,其实建筑材料和人力成本是差不多的。即使北京的人力成本更高,但也不至于像房价差距那么大,最重要的是地价高。
从这几年来看,北京每年卖出的地块都是有限的,开发商每拿到一块地都是经过了激烈的角逐。而且北京的房价很高,如果能在同样的面积上多盖出一套房子,就是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营收。虽然塔楼这种产品已经过时了,但是最近几年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还是盖出了塔楼,要么就是板塔结合。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有的小区下方会有地铁线路,这样房子的建筑结构就会受到地下构造的影响。这种小区的户型也会比较差,但是因为小区临近地铁,再加上开发商在其他方面会下一些工夫,所以房子仍然不愁卖。
结语
可能有的人会想,那北京有没有好户型的房子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这种房子往往不再普通人的视线中,俗称“CEO盘”,这类小区面向的客户群体就是公司的高管。这种“CEO盘”小区的主力户型都是200、300平米的三居室或四居室,要么就是100多平的两居,总价高,刚需肯定会觉得不实用,自然也就不会购买这类小区。人以群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开发商在盖房子的时候,虽然不能强制性的限制购买群体,但是却会用大的户型面积把很多人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