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题,测出你有多爱自己?如果不爱,可以试试这样做
文|弥小木
你平时做过心理测试题吗?做完后,对于测试的解说满意吗?
我以前做过不少,有的满意,有的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最近做了一套自尊值的测试题,觉得很不错,尤其是对结果的解说,读来让人觉得温暖。
测试题来自于《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
题目不多,只有10道,每一道看似平常的选择,背后都有一定的讲究。当然,做测试时,凭第一感觉选择就好。
既然是测自尊值,测试的分数也就有了分档。《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里,将自尊的分值分成了5档,每一档对应不同的自尊讲解。
《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是心理咨询师苏绚慧分享的提高自尊的书。
自尊类型
在谈“自尊类型”之前,有必要对“自尊”的定义有所了解。《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中,对“自尊”的定义:一个人觉得自己值得被爱与尊重。
“觉得自己被爱和尊重”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的人有几个?可以从自尊的类型去了解我们、我们身边的人。
之前看过关于“自尊”的内容,大多是从“高低”和“稳定”两个角度看。苏绚慧在《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里分享的自尊类型,也包括了从“高低”和“稳定”的角度:
• 稳定的高自尊
• 不稳定的高自尊
• 不稳定的低自尊
• 稳定的低自尊
除了上面这四种,书中还多了一种“发展中的高自尊”的类型。最理想的状态是“稳定的高自尊”,其余几种自尊类型,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往“稳定的高自尊”靠近。当然,最终如果能收获“稳定的高自尊”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如何向“稳定的高自尊”靠近?苏绚慧在《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里,提供了40种练习。看完这40种练习,总结了以下几点具有共性的内容。
2个原则
想要变成“稳定的高自尊”,牢记两个原则能让后面的提升之路顺遂很多。哪两个原则?
人是人,事是事
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处于低自尊状态的人,常常会分不清“人与事”。别人评价的是事,在低自尊的人看来,对方评价的是自己这个“人”,于是陷入低自尊的旋涡中出不来。
把“人”和“事”分开来看,是迈向“稳定高自尊”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另一个需要牢记的原则是“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让自己做自己,让别人做别人,没有掌控之心,有的是全然的接纳。
打下这行字实在是容易,想要完全做到,需要不断地修炼。一开始觉得有难度时,不妨把这句话说出口,说给自己听也是一种改变。
有了这两个原则,就开始进入实质的提升自尊之路吧。
2条腿走路
一个人想要有所改变,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转变,其次要有行动上的支持,提升自尊之路同样如此。
《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里,提供的40项练习,从思想上来看,可以总结成三个层次
1、修筑界限墙
不管低自尊的形成因素是因为童年还是其他,到目前为止,想要提升自尊的是我们自己,所以说了算的也是我们。
低自尊的人容易受身边的人影响,如果身边的人刚好还是不断打压你的人,那想要提升高自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立界限:修筑内心的界限墙。
按照苏绚慧的话来说,就是“选择正确的人和事”。当身边的人让你觉得不舒服时,那就设定一定的界限,因为我们有权可以选择“不看、不听、不接”。
2、自我肯定
立好界限之后,就要进入“自我效能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断地肯定自己,看见自己做的事,给自己积攒自信的力量。这也是NLP大师李中莹分享的“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的公式。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来自他人的肯定。更何况对于低自尊的人而言,未必会听得进他人的肯定。所以,在提升自尊之路上,一定要学会自我肯定。
3、对自己慈悲
低自尊的人很容易陷入“比较”的世界,一旦陷入“比较”的思维里,就要提醒自己“成长”这个词。实在要比较,不和他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成长”。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放下心中的人际关系阶梯。
什么是人际关系阶梯?简单来说,就是在心中有个“我”和“你”,“好”与“不好”。要么都好,要么都不好,要么不是你好,就是我好。
把这架阶梯移走吧,学着看见“我”和“你”。放下比较,心就自由。不比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慈悲。低自尊的世界已经那么难了,就别在“比较”的世界里将自己压垮。
往“稳定的高自尊”靠近时,思想上要修筑界限墙、学会自我肯定、学会对自己慈悲。有思想上的转变是不够的,行动还要跟上。
低自尊的人在行动上的困境是“持久力”不够,如何提高做事的“持久力”?苏绚慧分享了“先求有,再求好”的锦囊。
“先求有,再求好”,先去做,再去修正,这一法则不仅对低自尊的人有效,对任何追求完美的人都是很好的建议。“先求有,再求好”这也是今年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行动指南。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事停留在“完美”这一关卡上。
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着手应用实践,一个想要改变的低自尊者,离“稳定的高自尊”也就不远了。
写在结尾的话
我们日常听到的“自尊”,其实和《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中所说的有一些出入。
想要对“自尊”有更深入地了解,不妨翻开这本《摆脱低自尊的40个练习》看一看,书中的40个练习,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思维的碰撞,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小学生+初中生)
佛系养娃的沪漂老母亲~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保持自我的成长。
分享女孩&男孩养育干货。